“《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回眸十万年转瞬,作者像一个聪明得意的孩子,悉知了光阴的秘密,理清了岁月的脉络,顺着历史的长河拈出一朵又一朵精妙的浪花,细细和我分享。他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
认知革命里的小浪花——八卦理论
开篇不久就出现了令我印象深刻的观点。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在于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共同的神话使得人类的族群认同得以突破150个的数量上限,能够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
然而“虚构”这件事的重点并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且相信。这个思想在全书后来的很多章节内容里都有呼应——宗教、国家、法制…都被包融其中。作者桀骜,一句“你所深信的无不是想象”特别有吸引力。
农业革命里的小浪花—— 小麦驯服人类
又一个让我精神为之抖擞的故事。故事太长码字累。粗糙地推演一遍那个抖擞了我的理论逻辑。
“农业革命的本质是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糕的状况生活下去”——— 那么可以选择倒退吗?100个人实现了的苟活想要退回到80人的诗和远方?那么哪20个人去死??——— 这不仅仅是农业革命的陷阱,直到今天人们对于轻松、奢侈生活的追求都是重蹈覆辙,使得现在的人们忙碌盲目、骄躁焦虑。
向内探索的浪花——成功的标准
从狭义生物演化观点来看,DNA的拷贝数是检验物种演化是否成功的标准。而人类的干预让这个标准变得很悲哀,家畜就是最好的例子。这里有一个关于牛的悲惨故事。字太多了免码。
由此来看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投射到人类自己的际遇呢?当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长,看上去似乎大获成功,但个体的痛苦往往总是随之增长。
有人批评这本书无举证、不科学,无关历史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我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历史中的精彩浪花很多,而每一片刻历史的演进背后,作者都显得忧心忡忡。
这是一本立足于未来写下的历史。在作者随后出版的《未来简史》中提到了一种人——一种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将“毫无用处的人”。这种人会有吗?谁会成为这种人?作者说,人类不该再问“我们想要什么”,而是该思考“我们究竟希望自己要什么”。还是原来那个聪明、得意的孩子,说出了他的心事。他希望人类别着急“进步”,重新审视这走来的一路,也改造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