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在网上看过一段话: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其实不过是认真过了一天,其余时间都在重复这一天而已,他们抱怨生活千篇一律,下一秒又告诉自己不安分的生活会有多危险;他们羡慕那些说走就走的人,转瞬又告诉自己外面不安全,还是家里好。他们也曾认为自己很独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做着千篇一律的事情。
当这个时代和你说再见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精彩的人生,需要我们不断远离自己的舒适区。
02
之前,网上有一条刷屏的新闻:
河北唐山市的路桥收费站被取消了,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即将下岗,于是他们去找有关领导讨说法。
在这群下岗人员中,一位大姐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其实哪是学不会什么东西,只是在舒适区待的太久,已经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靠什么来主宰罢了。
阿里巴巴发布过一条很另类的招聘启事
年薪40万招聘资深产品体验师,要求年纪在60岁以上。
前来应聘的有83岁的清华学霸奶奶,她是十几个群的广场舞KOL(意见领袖),62岁的曾大爷左手掌握PPT技巧,右手熟练Photoshop的操作。
年龄从来就不是问题,它只不过是在提醒了,该换一种活法了。
一些人认为,只有待在“舒适区”才是人生理想;这就意味着最稳定的人生,意味着零风险的安全。
他们自认已经抵达了失去了上升空间的人生阶段,不愿再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控制,对某些事物追求的渴望已经淡化,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稳定,就是进步。
而有些人认为,远离“舒适区”才是生活的真谛。
它是基于一个人见过了真正值得奋斗的事物之后,在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之后,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03
之前看《肖生克的救赎》时,除了被主人公那种对自由的渴望深深打动之外,配角老布的塑造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老布大半辈子生活在监狱中,他完全适应了监狱里体制化的生活,在监狱里死去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结局。
在他刑满释放后,他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已经消耗殆尽,周遭新鲜的事物让他充满了害怕,最终走投无路的他选择了自杀。
人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中待着。
而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作家李尚龙说:
“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我们每个人就像是活在电影中的监狱一样,
电影中的主人公安迪忍受着狱警的暴打、其他囚犯的欺负、典狱长的折磨,对抗着成为死囚的宿命,最终他从监狱中逃脱,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而现实中的我们却固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
04
2016年9月9日,张泉灵离开央视。
她在离开的微博中写到:“从头来过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我想,我做好了准备,放下,再开始一次。
一直被好奇心驱使前行的马东,从18岁留学澳洲,到26岁放弃高薪工作回国,再到考北影、投身电视行业、跳槽爱奇艺。
一路走来,他撕掉一个又一个的标签,你以为他要当一辈子主持人了,他转行幕后,你认定他要专注搞媒体了,却转头做了创业者。
他对于安稳人生的质疑,源自于他内心里的一把火。”
杨澜在一次采访中提起自己创业的原因:
有一年春晚,一个中年主持人被换下,来化妆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出局了。
这件事让她意识到,主持人的命运在岁月手里,在别人手里。她不想做最后被换下,却连通知都接不到的人。
达尔文曾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当然这里说的反应不是像那些加油站的员工一样愤怒和抱怨,而是坦然接受并且积极应对。
唯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安全感。
稳定的生活,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因为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