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优酷出了一部很火的网剧,叫《白夜追凶》,里面的主角是一线的刑警以及法医。这部剧的爆红不禁让人联想到,不久之前搜狐上线相似题材的一部网剧《法医秦明》,也是口碑极好,传播度非常高。
为何大众反映如此强烈,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这几部网剧有非常好的剧本,原著作者都是相关行业的一线人员。比如《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作者秦明便是一名真正的法医,从事法医工作很多年,经验丰富。因此对于故事情节中的一些专业细节处理的非常到位,细微处见真相,让人看完拍手称赞。《白夜追凶》的编剧“指纹”,是一名一线工作了11年的律师,他说他的创作灵感既有来自于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也有许多来自其一线的公安朋友们,像剧中关于解剖、药理等刑警在实战中才会累积出来的细节,很多都是从这些朋友嘴里听来的。
第二,刑侦、法医这些职业的工作状态,大部分普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接触到的。这些职业天生带有一种神秘和刺激,容易让人大开眼界,再碰上好的剧本、演员、拍摄手法,这种题材的片子是可以火起来的。
第三,从《法医秦明》、《白夜追凶》等这些网剧来看,制作水平越来越精良。不管是道具的真实性、故事逻辑合理性的设置、演员的演技都是到位的,不再像以前,说起网剧,便觉得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从职业相关度来说,本人对上述职业(刑侦、法医等)亦是非常有兴趣,现在想想,我专门花钱充值会员看的几部剧还都是刑侦相关的剧,买腾讯会员看的《SIGNAL信号》、买搜狐会员看的《法医秦明》、买优酷会员看的《白夜追凶》。
不过话说回来,电视剧是艺术创作和加工,以法医这个职业来说,真实工作环境的残酷性并不是很多人都能承受得住。法医是刑侦工作的重要支持,很多破案的细节都需要从法医的鉴定分析中得出,对破案能够起到指引性作用,但这个的前提是法医要让“尸体或者尸块说话”。
尸体,光是看到这个词语,很多人便会感觉到不适,但法医的工作便是要克服恐惧,从尸体上找到对案件有价值的线索,比如通过伤口对作案凶器进行描述、通过尸僵程度对死亡时间进行估算、通过内脏提取物,血液,残留DNA等对凶手身份进行锁定等等。很多时候他们面对的甚至都不是完整的躯体,成碎块、呈巨人观状态等等,一般人接触到恶心呕吐个几天可能都是正常反映,但这些便是他们的工作日常。《法医秦明》系列中有一个书名很好,叫做《尸语者》,可以说是很贴切了。
向所有的这些刑侦工作者、法医等致敬!
说到这些略特殊的职业,便又想起,其实在中国(可能在世界上都是),各个职业之间的了解其实是欠缺的,公检法领域来说,曝光率比较高的职业,比如:律师、法官、警察、检察官,大家对这些职业的了解很多来自于文学作品或者电视电影。其他职业也是一样,外行业的人可能很难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了解。
而在我们挑选工作之前,有时也并不一定对这个行业的真实工作状态有所了解。其实这个从我们的学生时代便已经埋下了伏笔。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在孩子教育上总会碰到一些问题:高中选文科还是理科?大学选择何种专业?毕业后找什么工作?
其中大部分人,大学学了何种专业,便会直接导致将来从事职业会与所学专业高度相关,毕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会更容易成功。但问题是,大部分人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并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何种专业,哪种专业是自己感兴趣的,甚至那些专业相关的工作,其日常工作状态都并不知道。全凭家人的感觉,以及身边亲戚朋友年轻人从事的工作中,去看哪些人赚的钱多,便是好专业了。这种粗暴的选择方式已经存在很久并且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这些都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会直接变成整个行业的螺丝钉,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做这一行的,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或热爱的行业是什么,也没有勇气去更换职业,害怕跳出舒适区,重新学习,重新开始。
所以如果能有一个职业体验计划,能让我们在高中毕业时便可以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参观、实践,来确定自己日后是否要从事该行业,那该有多好!或者针对很多大学生也都可以提供,毕竟在大学换专业也不是罕见的事情,毕业后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也是大有人在。
这样,给他们一个切身体验的机会,是好是坏自己去感受。如果他们认准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相关专业,才会有自发的动力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样的工作经历和过程也会是人生经历中快乐的体验。
这个计划就称之为“职业体验计划”吧,其实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进入到类似市场,他们针对高中生、大学生的升学、职业选择提供规划指导,但这种专业的“职业体验模式”目前还没怎么看到。等有时间捋一捋这个商业模式,说不定在为社会做有益贡献时,还能打造一个不错的商业公司,也是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