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的行为模式。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在以下条件下可考虑使用Chain of Responsibility:
- 有多个的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 你想在不明确指定接受者的情况下,想过个对象
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 可处理一个请求的对象集合应该被动态指定。
优点: 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4、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
缺点: 1、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2、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可能不容易观察运行时的特征,有碍于除错。
使用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
void operator();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handler;
public Handler getHandler() {
return handler;
}
public void setHandler(Handler handler) {
this.handler = handler;
}
}
public class MyHandler1 extends Abstract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or() {
System.out.println(this.getClass().getSimpleName()+" operate");
if(getHandler()!=null){
getHandler().operator();
}
}
}
public class MyHandler2 extends Abstract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or() {
System.out.println(this.getClass().getSimpleName()+" operate");
if(getHandler()!=null){
getHandler().operator();
}
}
}
public class MyHandler3 extends Abstract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or() {
System.out.println(this.getClass().getSimpleName()+" operate");
if(getHandler()!=null){
getHandler().operator();
}
}
}
@Test
public void testChainOfResponsibility() {
MyHandler1 h1 = new MyHandler1();
MyHandler2 h2 = new MyHandler2();
MyHandler3 h3 = new MyHandler3();
h1.setHandler(h2);
h2.setHandler(h3);
h1.operator();
}
MyHandler1 operate
MyHandler2 operate
MyHandler3 ope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