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哲学笔记(一)西方哲学史绪论
本次是读《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从第四遍去读,就是整理读书笔记,做笔记也是把思想拉回来的重要办法。按照读书方法论来说,需要精读,以及八面受敌读书(见随后读书方法论)来说,都是需要把一个文章读透,前面是分别是在混沌大学听赵老师的课程,自己在听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自己就想把自己的思考,作为读书笔记的形式做出来,这个也是哲学不同别的学科的重要方法,自己去思考,思考往往在背后的部分。哲学更多是用心去悟,类似佛家所说的悟性,也是自己不能沉静在浑浑噩噩的状态,自己整体碌碌无为,也是需要思考,复盘,总结,提升。所有原因都是相同、相通。第二遍是自己在疫情期间又把《西方哲学史讲演录》重新读了一遍,第三个遍,是按照黑格尔《小逻辑》讲的逻辑方法,重新按照逻辑倒推出来(见历史与逻辑的必然。辅助参考了,罗素《西方哲学史》、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美] 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以及林欣浩 《哲学家都干了什么》。
相对来说,赵老师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是在自己上课过程中录音整理出来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字优美,但是仔细考究有些不足,细节不够严谨。类似对相对其他大部头的著作比较好入门,当然严谨性稍微有些逊色,不过还是一部不错的著作,自己天生愚钝,先就慢慢开始从中开始学了。学完西方哲学史,而是得到思维方式去思考,一个增加个人素养,一个思绪积累。
第一章,西方哲学史(赵林)-导论-2020-5-2,
1.摘要【东南大学的演讲,万马奔腾,江河狂泄,酣畅淋漓,怡然忘我】。
解析,我不知道老师给学生上课算不算艺术,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算的,老师上课可能更难些,主要是一个灵魂要去启发另外一个灵魂,第一次听赵老师的西方宗教课程时候,老师的现场正如他所讲的那样,酣畅淋漓,怡然忘我的过程。正如后面谢林提到的,艺术家经常艺术创作的时候,经常会达到一种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自我意识创造客观性的第三阶段是艺术,这也是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在更高水平上复归“绝对同一”的阶段,赵老师不仅实现了自己创造客观对象(上课),这个时候是一个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自由与必然、意识与无意识等一切差别都已经水乳交融、物我两忘的同一。
2,摘要【哲学原本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面对宇宙万象和人类命运的一个独立思考和生命体悟,是一种自由性灵的智慧】
解析:性灵,人的精神及情感。见王德峰的《哲学与人生》,智慧是什么?知识?性灵,体会,体悟,感悟;性灵不能测量,不能被激发,性灵就是在音乐会会上听出无题目音乐的感觉。怎么样增加智慧,需要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史学。自从开始上课后涉及到东岳先生以及哲学,才觉知自己思想的浅薄,需要读经典的著作,不断反思.当然在很多同学看来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都是很浅薄的,自己读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演讲录》更是浅薄至极了。
正题:赵林教授,古希腊强调的,一个人面对宇宙与世界的一个独立思考和生命体验的过程;
反题:人类都是站在前人尤其是思想家的通道里面,还是需要站在前人的思想巨人的肩膀上,而这就是现有这些解读的老师,就是对思想家的解读,方便大家体会。这个是反题的角度。
自己理解,两者是正题,反题,合题的过程,一方面从独立思考,生命体验,同时,通过后人解读的前面思想巨作,进行进一步刷新认知,看着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最后达成合题,既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生命体验,也需要了解思想家的思想,达成自己去认识世界的过程。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读了多少书,可以和百度媲美。禅宗慧能不识字,但是有智慧。智慧不是记忆,看谁了记住多少事情,不是饱经风霜的人,就是有智慧,而是思考和变换。康德说,我们不是再教学生思维,而是教给大家如何用哲学的思维。
3,摘要【哲学是什么?】
解析:3.1,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也是与人的生命一样,有自己儿童,童年与少年,青年与成年,老年。哲学是一个批判,怀疑以及自否定过程。核心是,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心,还是物。存在是一,一分为二,(灵与肉、知与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在,洛克;休谟,贝克莱),我思与(故)我在(笛卡尔),斯宾诺莎,(知)单子-莱布尼茨;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信仰与理性,先验自我与自在之物(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康德),自我与非我(费希特);同一(谢林),存在(有、无、度)、本质(本质、现象、现实)、概念(主观性、客观性、理念);(黑格尔绝对精神))(精神与物质)。二又分成三【(时间,空间、逻辑)】。时间与空间,组合在广延属性上形成了哲学史。(空间,从古希腊,西欧,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时间,从古希腊,精神与物质在一起和谐;到罗马时代追求物质;再到中世纪追求精神、经过宗教改革及文艺复兴,精神与物质相对平和的阶段);逻辑,就是过程;就是自由的过程(从拟人期,到叛逆说不-理想期-))
3.2,按照逻辑学,完全可以把哲学史推导出来,主要是思想在现有维度上去辩证看,成为一家之言,换一个更大逻辑才可以推出更深刻思想,想想在大陆唯理论或者英国经验论里面,是否可以诞生对方的思想呢,历史上基本没有,唯一就是稍微有些偏的,怀疑论,就是否定之否定。从历史和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去发现,水是万物之源。作为正题,那么就必然出现一个反题,还必然出现一个他们合题作为正题的与之相对应的反题,看待问题的边界增大了。
3.3 哲学也是与人的生命一样,有自己儿童,童年与少年,青年与成年,老年。当下时代的哲学现状,无聊的猴子,哲学没有终极,人的宿命,是一种痛苦的流放。哲学时候是文化没落的时候才出现,物质不丰富的时候,80年代,物质不丰富,什么都是哲学,才会出现哲学流行,非常诡异的时刻,密涅瓦猫头鹰只有在黄昏的时候起飞。乱世才会出现新思想,国家不幸诗家幸,一个诗人曾说“哪里不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3.4学哲学的作用。首先哲学本身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本身是一场精神消费,听一场音乐会,看戏,精神体验。其次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赋予不同意义。山的概念,秦岭的概念在地质学家眼里和官员眼里是有不同的意义;深刻的反思,你不会去随波逐流,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唯心是主流,唯物是比较初级的阶段,这种改善自身的功能是通过哲学所培育的怀疑精神而实现的,这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即对所怀疑的对象有着深刻认识的怀疑(慧田哲学公号下回复数字该题讲座),它使人对于一切自称为绝对真理的理论观点都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批判。
反思,哲学家与国家的性格有关系吗?英国经验论必然与德国古典哲学有区别,我们感觉出全力,还是有区别的。英国的土壤是长不出来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思想来的。生存结构的问题,造成的文化,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我们自己的创业,也是不断的去寻找我们适合的自然环境或者生态,事物发展都尤其必然性的。赵林老师上课过程中,以及东岳老师,无不简朴,性格率真,相比自己注重的,物质的显得自己多么幼稚,车,房,穿,吃,都是无不追求,自己需要见贤思齐,成为思想的大家,而不是物质的大家。背后是思考到本质,而不是停留在现象层面,抛弃了崇高的东西,嘲笑深刻,解构神圣,就会有一种随波逐流,享乐人生的态度,哪怕是自我欺骗,哪怕是一个精致的愚蠢,一场悲剧,自己也需要一个演员的心态来演好他,一个快乐的心态,一个智慧的姿态。
4,摘要【哲学追问本质?追问存在(现象)?】
解析:4.1 万事万物是真的有一种本质,还是我们人认识世界的时候,自己给赋予他们某种本质?是世界本身客观存在,还是我们主观认识习惯?
本质主义,实在论。传统的哲学,从古希腊哲学一直到黑格尔哲学,恰如其分来说本质主义哲学。本质是什么,就是现象背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恒定不变,独一无二。本质与现象对立,现象对应的是知识,本质对应的真理。无论唯心还是唯物都是本质主义,唯心与唯物都是属于哲学范畴,都是一个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是一个概念,(小逻辑,正题-存在论,反题-本质论,合题-概念论,)这种概念性的东西才是真正决定活跃的,感性的、丰富的现象的终极性东西。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思考,空(本质)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人生在尘世之中,必然沾染灰尘,须要经常拂拭,不要被现象迷惑,须要认清本质。天人合一,人生有本质的,背后是必然的,总体来说是缘,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佛说是世界,皆非世界,所以世界。我也是因缘际会来到这个世上,最后缘散也会离开这个世上。
4.2 存在主义,现代哲学,只不过是一个我们人虚构的一个现象结果(康德提出,先天综合判断,我们判断时候,必须通过时间与空间来判断。之前经验论的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时间和空间存在,物质的第一属性是广延,康德的先天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先天的形式(视觉和触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本质抛弃了。
思考,(一个空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个不受约束,人定胜天。存在(主义)先于本质(主义),萨特。你首先是现象,你的本质是什么,取决于你怎样活着或者怎样进行人生规划,你没有任何天定的因素,也没有任何预设的性质,作为一个虚空的空壳,不存在您的本质是什么,你没有任何约束,你必须通过自我开放、自由选择以及自为创造来填充自己,才可以确定自我。表达了,人定胜天的狂妄。
4,3 本质主义与存在主义,我粗浅理解,辩证的过程,是不是走向两个极端,自己是不是陷入到思想的迷茫以及务虚的迷茫中去了,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思想展开的过程,人不是一个体质存在的单一,更重要是一个智质代偿。赵林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现在主流的一种思潮,主张抛弃一切本质与深刻的东西,跟着感觉走,去享受当下的生活,“解构着神圣,嘲笑着深刻”,把自我意识和当下感受提高无以复加的高度。我们需要本质主义,需要看清楚万千现象背后的本质。
后现代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我们只需要关注现象既可以,本质主义,都是人自身思维方式所想象出来的本质,世界可能没有本质,只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挖掘的一个陷阱,只有现象,注定哲学是一个悲剧。无论是客观存在本质还是人类是这样的思维方式,都是哲学所关注的对象,哲学注定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物演通论》四十二章,【原文】一般说来,“自然事件”总是在“人为事件”以前某个十分遥远的地方被划出一道深似鸿沟的终止线或割裂带,所以,自然哲学——其实就是“哲学”,因为一切哲学不外都是在“自然(非观念)中的人”和“人(的观念)中的自然”之间探询人的存在或人的自然存在位置的学问——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大抵止于 (博物学意义上的)物理学,在笛卡尔大抵止于机械力学,在康德大抵止于天文学,在黑格尔大抵止于化学,显然,这道令“自然”与“人”隔河对垒的鸿沟一直在移动。如今这道鸿沟正以生物学的状态移至人的脚下,致使站在“自然”之彼岸的“人”跌落其中,这就是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种种所谓“后现代”哲学的落汤鸡形象。
5,摘要【东西方哲学的比较】
解析:5.1 中国哲学——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西方哲学——重超越,尚思 辨,学以致知。马克思思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是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毛泽东在“改造我们学习”中也提到了,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知识的实用性,它的理论本身便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然而,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的实用性米自它的科学性,即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实用主义把哲学和知识看作应付环境的工具,其理论误区在于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价值意义,否认知识的认识意义和反映特性。第一,哲学是应付环境的工具。杜威宣称,实验派哲学的中心是“将经验看作生活,将知识看作生活的工具,预算怎样可以管辖将来,不为潮流卷去”@。从这一基本观念出发,他把哲学规定为应付环境的工具。他说:“现在的哲学问题,就是怎样可以使人类的知识智慧可以指挥监督人生的行为?想出什么工具来应付现在所处的环境?
科学是不是实用主义?科学的核心就是实用主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是否是实用主义呢? (想到这里,其实还想等下次上课问下赵老师,赵老师如何评价王东岳先生的“递弱代偿”,是否前提“存在”问题?)最后还是,东西方哲学的比较有一个老师写的书挺好的,有机会可以读下,就是刘小枫老师的《拯救与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