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CE蝈蝈
孩子在前面跑,家长在后面端着碗追;开学送孩子去幼儿园第一天,满园都是孩子的哭闹声;给孩子洗个头,恨不得全家出动等等。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很多家长抱着“不打不成器”态度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方法真的是对的吗?
俗语说“孩子是父母甜蜜的烦恼”。可见孩子不是家长拿来出气或者打骂的对象,孩子也是独立,有思想的个体。人和人之间存在相处之道。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固然也存在一种和谐的相处之道。《如何哄孩子》一书就为我们讲述了和谐的相处之道。《如何哄孩子》这本书将引导你的宝贝按“规矩”行事,变成有责任心、能独立思考的个体,在多才多艺的同时不失幽默感。让家长和孩子在对等的关系中相处,使双方成长为更平衡的人。
《如何哄孩子》是戴维•博根尼奇和詹姆斯•格雷斯合著。两位不仅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还是超级奶爸,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为了造福广大父母,这本书还吸取了很多父母的实战经验,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
《如何哄孩子》一书包括31个育儿主题、数百条实践指导,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穿衣、睡觉、吃饭等日常起居的事项,安静坐飞机、涂抹防晒霜等出行事项,看医生、吃药等关涉健康的事项,还是结交朋友、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等社交事项,书中都进行了介绍。我将这本书中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概括为三个核心:耐心、尊重、鼓励。
耐心
孩子面对世界的经验没有家长的多,抵触新鲜事物是在所难免的。就连我们成年人都会害怕新鲜事物,更何况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孩子。就好比,洗头洗澡、穿衣刷牙等,这些于我们成年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小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思想和概念里面没有这些,自然而然会抵触,甚至是不理解。如果家长贸然行动,强行实施帮助孩子洗头洗澡,穿衣刷牙等事情的话,就会激怒小孩子,从而展开家庭内部的世界大战。
《如何哄孩子》一书中讲解的正确相处之道的第一步就是有耐心,对孩子有耐心。孩子们不是有意作对,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世界没有这些概念,需要为人父母的你们去引导和教育。就好比,洗头,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抵触的事情。家长可以这样去引导,不洗头头皮会痒,时间长了会发臭,这样就没有小朋友们愿意和你玩。洗头就能保持个人清洁,干净的小孩子才会人人喜欢,其他小朋友才会愿意与你一起玩。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可能觉得教育孩子这个事情很幼稚,生活的压力已经够大了,哪有时间一点点去教育和引导,还不如丢到学校让老师教育。一个人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不同阶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侧重点不一样。孩童时期就是以家庭教育为主。
一个孩子对世界认知能力绝对没有一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强,这就需要家长有耐心,一遍遍引导教育。和孩子的相处过程是另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孩童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不一样,和孩子相处是一种放松的状态。
就像《如何哄孩子》一书中讲到要孩子刷牙,孩子出于自我保护能力,肯定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会抵触刷牙。换位思考,成年人的我们也会害怕未知的事情,更何况孩子呢?孩子们肯定不理解为什么要拿个棍子在自己嘴里乱折腾。这时候就该教会孩子,勤刷牙是保护我们牙齿的一种方式。而孩子喜欢游戏,直接告诉他们刷牙肯定是行不通的。告诉孩子刷牙的原理是保护牙齿后,还要想办法让孩子接受和喜欢上刷牙,方法就是和孩子玩游戏。刷牙可以想象成是给牙齿涂颜色,这样孩子就会产生兴趣,甚至会主动要求自己刷牙。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这也是和孩子正确的相处之道。“棍棒教育”行不通。孩子也是人,不是你们的出气筒。
尊重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尊重。当家长在厨房做饭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比如,让孩子帮忙尝一下,熟了没有?还需不需要放盐等等。这种让孩子参与其中的过程就是一种被尊重。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餐具用餐也是一种尊重。《如何哄孩子》一书中提到要让孩子参与其中,哪怕只是做游戏也好,只有让孩子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有兴趣了,才能更好的配合家长的安排。
鼓励
家长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表扬和鼓励,更何况孩子呢?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需要家长的肯定。比如,孩子独自穿好衣服,自己吃完饭,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打扫干净房间等。
鼓励是孩子下次做好的前提。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家长的鼓励。鼓励的方式也很简单,孩子独自完成一项事情,家长可以奖励孩子一个棒棒糖,一朵小红花,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等。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引导,也离不开生活中点滴进步带来的鼓励。
《如何哄孩子》一书中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圆角工艺,安全不伤手。从家长和孩子双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提供做法,让家长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难处,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并坚守必要的原则,和传统的“棍棒教育”和当下的“溺爱教育”说再见。
孩子能跑会走之后,就开始与万事万物打交道了。为了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他们需要学习使用生活物件,打理自己的生活,结交喜欢的朋友;需要弄清楚世界是怎样运转的,怎么既不妨碍别人也不委屈自己;还需要体会到爱和快乐。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