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具体的年份,我也无法梳理出清晰的时间点,那是球鞋的小众年代。如此小众,才让人乐此不疲。
“认人,不认鞋”
早年,固定的贩售模式允许已经完成客户积累的鞋贩子以快进快出的模式获取利益。市场价格和获取途径相对闭塞,消费者可能会支付比市场价高出几百元的价格。而这位消费者也可能以低于市场几百元的价格向同一人出售球鞋。所谓的市场价,只过是一笔交易报价。
交易是闭塞的,信息是被少数人掌握的。那段时期,买到公司货是多数玩家的第一需求。通过鉴定,便愿意在你这里进行二次消费,并为你做无偿推广。
“成为SNKR的代价是青涩的”
对于另一些新晋Sneaker来说上面的情况是幸运的。我生活在一线城市,早期的这里你可以在批发市场见到琳琅满目的Swoosh,凭着一张口才,买到称心如意的Fake。而随着初期社交软件的登场Fake在一时间出现在了网络中。假鞋真卖,让一批又一批刚刚迷上球鞋的玩家体验到了“青涩的味道”。
“球鞋老炮儿”
在我的印象里,入坑不久的人会意外的听到一个时髦儿词——Sneaker,并以此自居。而老玩家通常会用“瞎玩儿”、“没事儿攒攒”敷衍了事。所以,在我早先的圈子里Sneaker通常是指一些新晋球鞋玩家。那么,这段时期老炮儿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购买球鞋呢?论坛交易,通过海外朋友帮忙购回。因为他们常会告诉你,那些私人鞋店其实真假混卖。
“我,只能相信我自己”
讲一件身边事,那时的我身处边缘,并不泛指。一位高中同学,也是我身边最早做起球鞋买卖的人,这样和我说,“这就像做古董。我也找人鉴定,但还是看自己的感觉。”买凭人判断球鞋的真伪,卖家也就只能信自己了。
这位同学还告诉我,贩子之间的球鞋批发得叫上三五好友一同端详,一个眼神不对,就得把货退了。
“纯粹着”
显然,这不是一个搞定上游就能做起球鞋生意的年代。身处这个年代,你要融入圈子,你要寻找客户。显然,你很难为买球鞋的人找到喜欢之外的原因。
那几年的Sneaker,纯粹的喜欢,不被外人所理解的喜欢,赋有冒险精神的穿梭在球鞋的二级市场消费中。一些人找到了过程中的乐趣,收集乐趣,一些人尝试以此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