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说自己受《格列佛游记》影响深远,于是花了几天看着作者一本正经的在胡说八道,胡说的含沙射影,妙趣横生。百度《格列佛游记》,大量篇幅肯定了作者对社会的讽刺,说是反映了社会现状,抨击了贵族们腐朽奢靡的生活。
又像回到了上学时,语文老师总是语重心长的问我们:“作者这段的含义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写?”我哪儿知道他怎么想的,我连我妈平时想什么都猜不到,还能猜到一个死人的心思?但老师是用心良苦的,期望我们从一篇故事中,读取不同的元素,学会不同的技能,从而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所以,看一本小说,到底看的是什么?《格列佛游记》给了一个标准答案。趣味性。如果一部小说不能吸引你读下去,他应该不是一本好的小说。如果我们想学知识、技能,完全可以去看论文、工具类书籍,而没必要期望从小说中学得这些。这不是他该干的事情。
这跟郭德纲说相声的言辞异曲同工。相声,首先要让观众笑,如果你不笑,那就是我们太可笑了。有些人说,这相声不好,听了让人学坏了。对不起,你不听,也是那个玩意,这锅我们相声不背。
所以历来一些经典名著,都被人为的背负上了太多社会、政治因素,而弱化了他的趣味性,减少了可读性。这不是作者的初衷。看不出那么多,就索性在读书中,自我娱乐,不用背负太多负担。就像游记里,作者描述的不同的岛屿:有小人国、巨人国、飞岛、马国,有跟人类一样的劣根,也有人类不曾有的美德。体会语言简短,感受故事诙谐。至于讽刺了张三,还是痛斥了赵四,无所谓了。
有点像同时代(貌似晚了100年左右)的《镜花缘》。书没看过,小时候动画片每集不拉。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一。前几天问朋友们是否看过,结果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动画片。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游记,荒唐中充斥着好笑;离我们遥远,却看到很多可能性。一次中外想象力的大比拼呀!
如果公路小说或电影看压抑了,不妨看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