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我永远是后山的一员。
从08年上初中后,就再也没有常住在老家,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现在上班,已经快11个年头,这期间每年也只是寒暑假和过年能回老家重温童年的乐趣,访访故人。10年变化太大,有村里老人们一个一个离去,也有新生命的延续,有一户户土瓦房销声匿迹,一幢幢小洋楼乍现眼前,有泥泞的土路变成宽敞水泥公路,有一块块农田变成一片片经济果林,村里的青壮年不断外出务工,多了许多的留守老人和孩子……。总之,村越变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尽管我们的生活较1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单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村许多家长的观念还是有待提高,我们村的小孩由于缺乏引导,对读书、学习没有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导致产生不愿读书,读书还不如打工的错误观念,此刻,请务必从脑海里摈弃这种观念。
其实,我们山里的孩子有着许多宝贵的品质。第一我们对山外充满向往,对知识极其渴求。我记得在七年级学过一首王家新先生的现代新诗《在山的那边》诗中有一个经典之问“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我想这一问是对中国绝大部分山区孩子心理的最真实写照,这一点从山里孩子们课堂上的眼神,以及上放学路上的欢声笑语就能得到证实。第二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有恒心、有毅力。吃苦耐劳可以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美好品质,也正是这种朴实的品质给予我们雄厚的力量去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与困难。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山里的孩子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环境苛刻不轻言苛刻,困难再大不轻言退缩,不能坚持还要再坚持,这种超常的承受力和韧性是大山赋予我们的。第三山里的孩子真诚,朴实,有原则。我们有着小农一贯的气质,那就是真诚朴实,以善待人接物,有一说一,表里如一。学不会阿谀奉承,有的只是邻里和睦、相亲相爱。其实,我们这些宝贵的品质对于我们读书、学习,探求知识,探索外面的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有许多因各种因素而造成的缺陷。比如因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我们山里孩子视野狭窄,这里的视野狭窄反映在我们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视野不开阔,使得我们认识事物的层次不能上升到更高的台阶,所以就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去接受东西,这样的最终结局就是“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其二,由于许多家长的知识水平有限对孩子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加上村里的知识和信息接受量有限,使得我们目光短浅,格局小。许多孩子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思维形成定式。
正因为我们生活在山里,我们视野不开阔,目光不长远,所以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坚定一种信念--好好读书,走出去,然后把我们所学所见带回家乡。读书是一种长线投资,就当下三五年比较可能确实不如去打工,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山里孩子而言,读书是唯一最有效的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途径。
所以,家长们不要急着让孩子早早的就去打工为家里赚钱,告诉他,其实除了打工,你还可以选择好好读书。其二,无论家里经济条件如何,一定要在孩子上高中之前带他出去看看,去大学校园逛逛,让他知道,原来在他的生活里不仅仅有村里的点点滴滴,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同样,村里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们,你们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不论你是在上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不论是接受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技术培训,请一定坚持你们的学习之路。不要畏于当下的各种困难,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你们快要放弃的时候,请亮出大山赋予我们的韧性,坚持,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