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莫嗔堂堂主
这个题目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好像之前有个电影还是电视剧就叫《谁的青春不迷茫》。这几天看到网上的朋友总是说自己感到很迷茫,我就想用这个题目来回答他:谁的青春不迷茫?虽然迷茫,但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走过这个阶段,自然就不那么迷茫了。
时间紧迫的朋友请直接跳过前面内容,倒数末两段是对付迷茫的方法。
二十多岁迷茫的最多,因为正是上大学的年龄,这个时候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家,离开了日日夜夜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离开了那些熟悉的同学朋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谁都会感觉茫然不知所措。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还要适应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朋友,试着与那些价值观不甚相同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相处。最重要的,还有学业不能落下。试问,这样的条件下,能有几个人不迷茫?
哪怕说在这个年龄不上学了,我们也是初入社会的新人。对这样陌生的环境感觉很新鲜也很苦闷。不上学了,那就意味着去赚钱,不管是养家还是养自己,都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开始,一个全新的转变。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说我们只是谋得了一份活命的差事,我们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天天就这么混下去么?何时是个头儿?对于这些问题,刚过青春期不久的青年朋友一定会很懵逼。
我身边有个老乡,他面对迷茫很有一套。他是一个起点不高,但坚持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农村娃。
初中三年级,老乡没有听邻居考中专以减轻家里负担的建议,在不知道县城高中是干什么的情况下,考上了高中。听说那个时候他也不知道迷茫是啥,没想那么多,也没时间想那么多。因为他每次回家下地干农活的时候,家人就鼓励他让他赶快考出去,不然也要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考上大学,到了二十岁了,他迷茫了。不知道读书干嘛?未来能干嘛?虽然是这么想,老乡紧随大流儿,就是大家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大家复习考试了,他就复习考试;大家考英语四级,他就考英语四级;大家找女朋友了,但是他没找到。别人去家教,老乡却窝在图书馆里看书,即使饿着肚子,也不出去干家教赚钱。我有其他老乡,大学家教赚了钱,也给家里减轻了负担。可这个老乡就是没出去赚钱,可能那个时候他就没有赚钱的那根筋(这是他自己说的)。
毕业时间到了,有的同学考研了,有的同学工作了。还像初三年级时一样奇怪,这个老乡没想着找工作,于是浑浑噩噩地跟着考了研。也没读得怎么样,就混着毕业了。浑浑噩噩地随便找了个工作,离开了东北。工作之后,他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真正发现了兴趣所在。于是又裸辞考博。大家评价他太能折腾,我看挺好,坚持着走自己的路,尽管有时很坎坷。
我们聊天,这个老乡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智商中等、情商奇缺、懂事颇晚的人。像高中时,大家都知道的班级那点儿勾心斗角的事儿,他却像个孩子一样傻乎乎地学习;大学时大家都知道赚钱,他却又像个孩子一样傻乎乎地学习;直到现在,博士毕业了、工作了,他还坚持每天傻乎乎地学习。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喜欢学习,还引用了《阿甘正传》里阿甘的名言:I just like running。当我们一门心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就没有时间迷茫了。
从这个老乡这里,我得到了一些关于迷茫期的建议:当你感到迷茫时,到操场跑几圈,跑出汗;或者找一本不那么正经,完全东拉西扯的书,不带任何目的地把它读完;或者有条件出去旅游转一圈,换个环境,换个别样味儿的雾霾吸几口;或者找自己的前辈交流一下,他们的建议往往最中肯。
如果这些还不行,我老乡推荐了一本书,就是戴尔卡耐基的《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中文版译成了《人性的弱点》,他建议英语程度还可以的朋友读原版。如果这本书还是不能帮助到你,他建议大家到菜市场转转,买点儿菜,跟小商贩讲讲价,体会下人间的烟火。然后回家做点儿好吃的,睡上美美的一觉,第二天,迷茫便消失了。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请简信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