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依思言
好书,是值得反复诵读,反复品味的。而每一次读好书,我们的感悟可能都不同。
阅历不同,对书中人物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初读时,对人物的善与恶,认知浅薄。甚至容易受书本、老师的引导,在不自觉中,对人物持有某种不公平的见解。
如同《三国演义》,第一次读完,是在高中。当时印象最深的仅是桃园三结义,为刘备、关羽、张飞的兄弟义气所打动,还有就是书本上学过的草船借箭、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所写的《浪淘沙·赤壁怀古》,那时候,更多的是对乱世中的情义感受很深,对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感慨颇多。
后来陆陆续续又读过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书,看过一些电视剧,却没能再唤起我重读《三国演义》的欲望。直到看到《军师联盟》这部电视剧,第一次对司马懿这个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有了新的认知,也开始对曹氏家族感兴趣。
于是,重新购买了一套珍藏版的《三国演义》,开始细细品读。
再读《三国演义》,抱着客观的态度,我看到更多的不只是乱世之中的情义,而是更多不被后人理解和认知的人物。我看到了那个时期百姓的流离失所、颠沛流离,看到了身处乱世,更多的无奈和悲凉,也看到了建安诗集所描绘的种种画面。
英雄相惜,当曹操得知关羽已死,流露出的悲痛和惋惜,让这个人物的身上有了一些悲悯情怀。与知己荀彧的彻夜长谈,道出了曹操心中的孤独。
曹操,其实并非只有奸诈和凶残,他也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想守护的百姓。只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他穷极一生,也未能为百姓带来安稳富足,反而连年征战,使百姓苦不堪言。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无名氏 《汉乐府》
每次读这首诗,心中总是充满悲凉。汉室的没落,董卓的暴虐,关中的烟火,洛阳的饿殍……
历史,总是以这样的方式重复着,朝代更迭,狼烟四起。
三国鼎立,英雄四起,那个时代,真的有太多英雄。或如曹操一样气魄雄伟,或如吕布一样武功盖世,或如曹植一样才气逼人,或如诸葛亮一样忠君护主,或如司马懿一样善谋奇策。如此种种,成就了历史上重要的三国时期。
对上层的谋权者而言,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大好时机;但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而言,却是难以生存、苦不堪言的一个时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毫无自由、尊严、安稳可言,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亡命漂泊中。今天是城中人,明天可能就是刀下鬼。
《三国演义》 ,不愧是一部鸿篇巨著,在历史广阔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也将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命运描写得绘声绘色,情节跌宕起伏。
喜欢读史书,喜欢在朝代的更迭和变幻中,分析人性。英雄会落幕,好马会迷途。读读历史,眼界宽了,心也会宽阔许多。小溪一旦汇成江海,就会变得淡定自若,波澜不惊。
常读经典之作,常怀悲悯之心。
365极限挑战.Day80
怀左写作训练营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