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两把刷子,怎敢挑大梁?顾显容就是这样一个奇人。其专业是考古学,平时没事就在各处博物馆内游荡,还美其名曰实地考察。遇到哪里有新出土文物,必定第一时间赶到。这不,听说某地出现了一处火井,就跟导师说自己准备研究一下火井出现的原因,需要切实考察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及周围版土结构……
“什么火井?”导师问道。
“一口会喷火的水井,也可以把它叫做天然气井!”顾显容甩开额前头发,信心满满道。
“这不早就被前人研究透了吗?难道是有什么新奇的发现?”
“此处火井不同于以往的井,《博物志》中记载的那所临祁火井,入于家,火即灭。迄今不复燃也。而这所火井可持续燃烧数日不见灭,气势如虹。”
见顾显容说得绘声绘色,导师亦不再质疑,临行前交给他一本棕皮封面没有书名的小册子:“好好保管,必要时它可帮你大忙。”
顾显容就揣着这本小册子,坐上了南下的火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西昌。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顾显容的内心是崩溃的。本以为这处火井的位置无人不知,但现实是他高估了考古业的繁荣景象。
顾显容料想,火井出现之处必有盐矿,从盐矿产业入手寻找肯定没错。遂直奔此地最大的盐业公司——宏山盐业,潜伏数日后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宏山盐业控制了一座山作为其盐矿开采地,并严格禁止员工以外的人接近。
但顾显容是谁呀?文能口若悬河辩它个天昏地暗,武能挽起袖子下地栽秧……于是他以新员工的身份进入了宏山盐业,伺机而动。
这天,顾显容正坐在地上啃他的白面馒头,旁边两个西装打扮模样的人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老丁,这次派谁打头阵呢?”
“要找一个对古代文物十分了解,又会井下作业的工人不容易啊……”
顾显容一听这话,机会来了!一个鲤鱼打挺站到了老丁面前,一手拿着白面馒头,一手指着自己:“我!我是考古专业出身,文物鉴赏那是我的老本行!”
“你,行吗?”老丁虽是对着顾显容,余光却看向旁了边那人,看见他微微点了下头后,遂转向顾显容:“那好,你准备一下,带上工具,跟我走!”
顾显容亦步亦趋地跟在老丁的后面,默默把这条路线记了下来。
“到了,就是这里!”老丁停在一堵漆黑的石门前。
莫非这堵石门背后就是该盐业的能源供给中心?那火井的入口会不会就在这里面?
果不其然。石门背后有一口古井,井台高约半米,用汉代的石头堆砌而成,色泽呈灰黑色,砌壁上有清晰的菱形图案。古井内径约一米,井口呈六角形排列。顾显容不禁想到了自己曾听过的一首童谣:“天上有星星/地下有火井/人间有孔明/孔明来火井/去看六角井/六角井/火又大/水又清/熬得盐巴亮晶晶。”原来这就是前人传得神乎其神的六角井呀!
可熊熊大火持续燃烧的景象在哪里?这枯败的景象中还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氛是怎么回事?
“上面有什么好看的,下面才是重头戏!”老丁见顾显容左右环顾,不由提醒道。
顾显容伸头一望,深不可测的井底,仿佛一个可以吞灭时间的黑洞。坐上专门为下井工人准备的“电梯”——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升降装置,等了大概有5分钟的样子,井底的外形就呈现了出来。
这井底简直就是一座地下迷宫,光是从这个地方下来,周围就有无数密密麻麻的巷道,不熟悉的人只有绕死在里面了。就算有照明设置,井底的光线依然很暗,只能隐约看见个人形。
“老丁,咱们这是要往哪儿走呀?”
“抓紧点!啰啰嗦嗦的!”老丁不耐烦地回答,紧接着踏上了左边第三条巷道。顾显容赶紧跟上,走了大概十余分钟就到了尽头。
只见老丁从墙壁上抠出了一个黝黑的木质小盒子,里面貌似是一个汝窑制造的瓷瓶。
“看看吧!”老丁双手捧着这个瓷瓶,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顾显容手中。
“这瓶……莫不是汉代的青瓷?”
“能看出是怎样烧制而成的吗?”
“温度至少要达到一千三百度以上,一般的窑内温度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可以考虑是否是特殊燃料烧结而成的。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利用了火井资源?”顾显容试探地问道。
“你小子不错嘛!这地儿确实埋藏着一个油气田,人们以前看到的地火就是甲烷燃烧的景象,非常壮观!”
“可我怎么没看到火呢?”
“任由它自燃多浪费呀?这地下有专门的管道,将其中的气引到专门的储气装置里,要用时再放出去。咱们盐矿煮盐的工艺,那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
“怪不得能当行业巨头呢!”
“那是!以前是把竹筒剖开,去除中间的竹节,再用漆布填补缝隙作为输气管道,引到装有卤水的锅底下,代替柴火来煮盐……”老丁突然顿住,不知不觉咋跟这小子说了这么多?
“顾小子,任务完成了,走吧!”
敢情我千辛万苦下井,就给你看个破瓷瓶?这么着急让我走,里面一定有古怪!
顾显容留恋地看了一眼,周围仍是黑漆漆的一片,巷道也狭窄得只容一人猫身通过。是前进还是后退?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