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苏州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让学生在家学习,儿子只好乖乖地听从学校的安排。
在家里学习的环境再好,也不如在学校组团学习的效果好。
从初五开始,导师就安排了任务,可是儿子学习总是不在状态,和朋友一起到街上溜溜弯,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心定不下来,结果项目完成得不好,对此,他心知肚明,也深感惭愧。
对于儿子的表现,我没有批评指责和抱怨,想想孩子也不容易,在校那么忙碌,现在放假了又是过年期间,难得有时间放松放松心情。所以,我只是提醒提醒,自己要做好安排就行了。
儿子自律性很强。果然,第二周他知道紧张了,周末晚上,他自个把学习工具搬到楼上去了,问他为啥不在自己的房间学习?他说:“心静不下来,总有各种噪杂的声音,今后得努力了,您就别管了,您该干啥干啥。”
在楼上办公两天,查资料,阅读论文,苦苦思索,结果科研项目还是没有进展,对此,儿子很苦恼!
毕竟自己做了二十多年的教育,一眼就看穿了儿子,他有了挫败感。这不正是教育时机吗?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
于是,选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在儿子愿意的情况下,对儿子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成长对话。
妈妈:儿子,你这几天是不是因为科研项目的事心里可烦躁?
儿子:那还用说,不是写作业,得创新,得有自己的论点,可是我翻阅了大量资料想不起来,我笨吗?
妈妈:儿子,你不笨,也不是项目难,是因为你刚刚接触,没有人指点,咱也没有经验,如果在研究院有导师,有学长督导,还会有这些问题吗?
儿子:那就好多了。
妈妈:是啊,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开始,刚开始的时候感受都是这样的,比如学数数、学拼音、学钢琴等等,不是都挺过来了吗?
儿子:是的,我没有思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妈妈:是的,换成是妈妈,也是这种感受,说不定还不如你呢,你看妈妈只是中文本科毕业,不懂科研,也不知道该怎么帮你?
儿子:你不行,还得靠我自己。
妈妈:妈妈虽然不懂,但是我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不管什么事,只要用心做,努力到感动自己,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你的付出导师是能看到的,咱本来就是求学的嘛,不要追求完美!
儿子:妈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次对话后,儿子又用了五天时间,把自己关起来足不出户,每天熬夜到11点,昨天他一溜烟地下楼了,高兴地说:“妈妈,我做好了,自己很满意!等导师验收吧!”
看到儿子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可开心:“儿子,妈妈说你行,你就行,这种小困难是难不倒你的!”
为了奖励儿子,爱人连续做了三天红烧排骨,一家三口吃着聊着,其乐融融,
最后叮嘱儿子:“儿子,你现在是研究生,搞的是目前最前沿的智能机器人,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但是你要记住,遇到困难不要怕,要吃得苦,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否则将一事无成!”
儿子听了这番话,放下了筷子,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