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要经历多少颠簸流离,才配拥有一个正常的人生?
前段时间的一部电影《何以为家》一上映,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小主人公赞恩那句:”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表达了一个孩子的绝望。
本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纪,却承受了不该承受的苦难,本该得到父母的疼爱和呵护,却被父母遗弃和伤的体无完肤。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不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最早接触的人是父母, 他们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道途径。也是决定我们人格是否完整的最重要因素。
但是,不可否认,即使父母的缺失的爱,如果能在其他人身上得到补偿,一个孩子也能相对健康的成长。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从整个童年一直都不能得到关爱,那这个孩子必然是缺乏安全感的。
那么,这个孩子即使长大再成功,他的内心也是缺少爱的,并且极度的缺乏安全感。
最近看到一本书《弗兰基的蓝色琴弦》,一书种,从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上可以看出,主人公一生都处在颠簸流离种,小小年纪爱的确实造成了他没有安全感的命运。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的作者是米奇:阿尔博姆,美国作家,电视评论员,此外也是活跃的慈善活动家。迄今为止已出版过多部畅销著作,其中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高踞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榜4年之久,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100万册。另外还有代表作《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弗兰基的蓝色琴弦》。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以”音乐“的视角和主线介绍了男主人公弗兰基的一生。包括他的家庭、他的爱情、他的他就、他的堕落,以及他的死亡。主人公的命运是充满戏剧性的。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给与了主人公这个人物身上一种悲伤的气质,而除了从小就与音乐结下了一生的机遇外,主人公的悲伤气质都和他的一生种缺少的爱有关。
我们从弗兰基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爱的缺少,或者说是一种安全感的缺失,这种缺失和主人公从出生开始不断爱的断裂有关。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这种爱的缺失会给一个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1.爱的缺少会培育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男主人公弗兰基童年的几段遭遇:
从小就失去母亲,被修女抚养了一段时间后惨遭遗弃被扔进河中;
被养父巴法收养,得到了童年的爱,然而养父的入狱,使他再次陷入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全中;
和音乐老师(生父)生活在一起,再次感受到温暖和爱护,但老师送他离开西班牙,使他彻底陷入不安全感中;
当去美国姑姑哪里知道巴法不是他的生父,并且关于妈妈的故事都是骗他的时候,使他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男主人公的这些遭遇一直都留在他的记忆中,即使他后来在音乐事业中获得一些成就,但是在内心总会感到一种孤独,想到有父亲有老师有狗狗陪伴的童年,他还是会感到难过。
整体来说,男主人公的爱是不完整的,但是在他的童年还得到了养父和老师的爱。但是回顾到我们这个社会中,很多的儿童遭父母虐待和遗弃。在很小的童年就开始缺失爱。这直接导致了一个孩子不完整的人格。即使这个孩子健康的长大了,但是在心灵上还是缺少爱的。
缺少爱的人的很大表现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
2.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
缺乏安全感的人在长大后会有诸多的表现
一.强烈的控制欲
从小说中男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因为从小的生活缺失了爱,缺失了对爱的主动权,所以在他一个人生活后,他和女主人公相处的过程中始终处想掌控自己的生活,怕失去对生活的主动权,这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成长经历中被抛弃的阴影,所以希望在自己可以主导的一段情感中牢牢地把握主动权,以防止再被抛弃。
但是,很多时候越控制越容易失去。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中有一个观点:小时候往往越缺乏关注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容易去制造一些事情来寻求关注。同一个道理,小时候越缺乏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想尽办法去获得关注获得爱,而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就是强烈的控制欲。
二.很难快乐始终处于处于焦虑状态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中主人公在人生漂泊的一路上,始终有一种焦虑感伴随。
因为这种焦虑弗兰基染上了大麻,考毒品来麻醉自己,这是一种典型的考外物来矫情焦虑,让自己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其实我们不能发现,那些缺少爱的人都习惯于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很容易染上网瘾,在虚拟世界中寻找一点慰籍。
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爱和关注长大后很容易染上赌瘾,希望在赌场上证明自己,获得一丝存在感。
等等等等…
从心理角度来看,这些所谓的“瘾”都是排解焦虑的一种方式,追其根源,是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爱与关注。
3.如何重塑这种安全感
那么既然爱的缺失既然会导致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再次重塑这种安全感呢?
我觉得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这种缺失的存在。让一个人承认错误是很难的,让一个人承认自己缺少爱其实是更难的。但这一步至关重要。只有意识到了才会主动去改变。
第二步就是去寻找一些治愈的方法。
比如,找到互补的人,在对方爱的能量中逐渐修复,但是要注意的是,寻求爱的方式绝不是控制。而是共同治愈,共同成长。
比如,自我疗愈,暗示自己过去并不代表现在和将来,学习一些心理学的治愈方法。这要求你去主动的学习寻找方法,比如读书,就是一种不错的治愈方式。
比如,过于严重的情况积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心理医生通过大量的案例大多有着比我们普通人的更专业的治疗方式。
所以,我觉得爱的缺失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认识到它的存在,并不去寻找一些方法治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