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太多的沟通愿望,但大多的沟通都是费时费力,达不到我们想要到效果。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小孩子独自处在糖果店中一样,简直是吃得过量了,但怎样才能把这些大量的数据转变成信息,再把信息转变成知识,真正认识沟通的本质,掌握沟通的方法,可以让沟通者与被沟通者快速达成一致,实现目标!可以让双方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更能够让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带来愉快的心情!让人如沐春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享一下德鲁克的真知灼见!
沟通是一种感知!
1、对方更重要!
曾经有这样一个古老问题,“如果在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下了,而周围并没有人听到,那么是不是没有声音呢?”这个问题的正确的答案是:没有声音,但声波是存在的,但如果没有人感觉到它的存在,就没有声音。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进行沟通的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所谓发送信息者,他只是发出声音波,如果没有人听到,就没有沟通,而只是躁声,它只能让信息接收者可能或者不可能感知什么;
2、感知是一个整体,包括“沉默的语言”!
人们所感知的始终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个的细节,这些细节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同时,不能把“沉默的语言”即姿态、语气、环境或文化和社会因素同口头语言分割开来,所以,一个人除了嘴巴还有眼、耳、鼻等,没有这些沉默的语言,讲出来的语句就没有意义。“沉默的语言”非常重要,
3、用一致的语言进行沟通!
苏格拉底说过:人们必须使用对方的经验能够理解的话来同对方沟通。即用木工的语言同木工讲话,用泥工的语言同泥工讲话!如果不能用他们自己的经验为依据,那么使用语言实际上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他们也就不能够理解;所以,我们经常在沟通前都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这项信息在接收者的感知范围以内吗?他能够接受吗?”而对感知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常常是文化和感情方面!
福列曾经在《能动管理》中指出;意见分歧或冲突,很可能不是围绕答案或者任何明显可见的事情展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感知上的不一致造成的,在甲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在乙可能就根本没有这种感觉。因此,甲所辩护的事情,根本不属于乙的感知范围,反之亦然;因此,虽然两个人可能都看到了现实,但可能都只看到了现实的不同方面。世界往往包括很多个方面,而人在一个时间只能看到其中一个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背面”和“侧面”,同我们所看到的方面可能完全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感知。如盲人摸象,几个瞎子碰到了一种新奇事物,每个瞎子摸到了不同的部位,象腿、象鼻、象肚,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并都坚持自己的结论,这实际是由于各人的条件不同所导致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如果摸象肚子的那个瞎子不亲自去摸一摸大象腿,那就根本无法沟通。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先了解接受者-即真正的沟通者能够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会看到这些,我们就不可能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