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E。最近有一档很火的节目叫《中国有嘻哈》,就算你没看过这个节目,也一定听过那几句在网络上刷爆了的流行语——“你有freestyle吗?”“我觉得不行。”“我觉得OK。”
去年民谣大火,朋友圈里多了很多文艺小青年,最近又突然冒出了一堆Hippop的迷弟迷妹,很巧的是,这是同一批人。且不说现在的跟风现象有多严重,我个人觉得,只要自己还保持着能做出选择的理智,而且确实能给自己带来好的影响,就无所谓跟风不跟风。民谣温柔隽永,而Hippop则充满了不羁和叛逆,这两者,其实都有抚慰人心的作用。
年少时我也曾疯迷Hippop,还和同寝室的兄弟一起创作过几首歌,所以《中国有嘻哈》刚出来我就一直在追,我想看看真正在做Hippop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不管是张牙舞爪的选手们,还是永远都戴着墨镜一副高冷范儿的导师们,还有令人蛋疼的剪辑,都让这个节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槽点,可我却看得有滋有味,看完之后我思考了很多,为什么嘻哈文化这么令人热血沸腾?我想,大概是有人做了我们平时不敢做的事情——Keep Real。
第一期节目里,有个很有名的选手TY,听完他的说唱后,评委张震岳和热狗起了争执,张震岳更是当着TY的面说,“我觉得不行,我觉得很普通。”后来虽然拿到晋级项链,TY还是对着镜头直接表示自己的不满。
在battle战中,女Rapper VAVA在和竞争对手准备歌曲的时候,对方心里不满但又不直接表明,VAVA则是直接挑明:“你想什么就不能直接说出来吗?你这人怎么一点都不Real!”
后面则又爆发了偶像Rapper和地下Rapper之间的冲突,地下Rapper不满偶像Rapper唱功差,歌词找枪手,在偶像Rapper晋级后直接接连发出嘘声,甚至有地下Rapper直接放话说:“idol那些,别来沾边。”
可能我们是第一次透过荧幕去认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真实,勇敢,有态度,他们不害怕冲突,甚至喜欢冲突,他们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在他们身上没有礼仪的禁锢,所谓的“人生道理”“职场法则”“沟通之道”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笑话。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中国有嘻哈》?我们为什么喜欢读书,喜欢看电影,喜欢追星?就是因为在那个世界里,有人活成了你想成为的样子。
生活中的我们,所有的“融入”,都以抹杀个性为代价。而在职场中,我们更是懦弱、虚伪、中庸,我们对苛刻的领导阿谀奉承,我们对不喜欢的同事笑脸相迎,我们对无理取闹的客户点头哈腰,我们N副面孔来回切换,并且越来越游刃有余。职场如戏,全靠演技,似乎成了定律。
职场人,你看起来那么光鲜,那么得体,你好像从来不会失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太强的保护色,我们还美其名曰“高情商”。可能是职场真的太过残酷,也可能是别人的生活太一帆风顺,我们都渴望避免冲突,所以我们选择,不表露自己的态度和情绪。
成功学的案例教我们一定要后发制人,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能一开始就表露态度,不要轻易亮出你的底牌,不要轻易去站队,因为站错队的后果很严重。某种价值观驱使着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不断给你洗脑,这么做才是聪明人。
我曾经问过很多朋友,你觉得工作中最累的是什么? 有很多人这样回答:“一天干多少体力活都不叫累,但是和人打交道,伪装自己的时候,那才是真的心累。”
作为职场人,我也会有这样的体会,比如在跟同事讨论文章选题的时候,虽然我打心眼里就不认同他的方案,但是毕竟是同事,我好歹也是学过职场礼仪的人,都还是会一直附和着一直等他说完,然后他问我是否同意,我绝不会直接说不同意,而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二去,浪费了不少时间,自己心里也憋屈。
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上班是一件委屈的事,工作上一些不顺心的小事,虽然不至于让人愤怒,但也丝毫不会让人痛快,所有的琐事、人际关系,都必须小心翼翼地进行。我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去避免矛盾的发生,早就忘记了解决矛才是工作的意义。“能忍就忍”、“都是同事”、“为了工作”、“习惯就好”……我们努力地践行着职场的宽容法则,然后让自己活得更加委屈、卑微。
“表面的和平”成了我们的第一追求,我们习惯了一团和气,维护着微妙的关系网,称赞一个人成熟聪明,永远不在于这个人有多正确的自我意识,而在于他把关系维持得好,把职场潜规则运用得多游刃有余。
我很羡慕那些玩Hippop的少年们,可以活得那么真实。我也一直坚信,做自己或许活得没有那么光鲜,但一定会比较快乐。只是要我在职场上像他们一样敢说敢做,我真的还需要漫长的修炼,但我愿意去改变,为了维护自己的个性而努力一把。如果我想过的生活真的有人在过,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