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南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摘要:本词描写了南宋时期元宵夜贵族百姓的喜庆与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沉迷享乐,生活腐烂奢靡。抒发了词人于宦海中对阿谀奉承的厌恶与痛苦,蓦然回首,于璀璨后阑珊中顿悟,抒发了词人对自己洁身自好、不忘初心的坚持。
关键词:佳节、言情、忧国。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为首月,因而称“元”,夜晚即称“宵”。
月圆之夜,团圆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年饭,逛花街,猜灯谜,满城欢庆,好不热闹。
《青玉案·元夕》正是南宋元宵节的还原。天上明月高悬,地上花灯焰火,游人如织,喧闹达旦。只是,满城满街的欢声笑语,都与诗人无关。词人忧国,怀心事,独酒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灯会,树上挂满了彩灯彩结,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忽而一阵东风拂过,一阵霹雳,烟火升空,绽开一朵朵璀璨花火。东风似吹开了满空繁花,又把繁花吹落。绚丽花火如雨凋落,化为遍地烟火,满地星光。灯为花,烟火如星,落地如雨,霎时一片流光绚烂。
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烟火比喻成繁花,把烟火落下的火光比喻成星子,把火花落下的动态比喻成下雨的景象。绚烂唯美,极具画面感。表现了元宵灯节京城的热闹与繁华。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临安街上,人们络绎不绝。名贵的马儿,雕花华丽的车轿,满满地铺了一路。周遭箫声涌动,丝竹声起,悦耳动听。彩灯走马观花,鱼形和龙形的彩灯舞动起来了,翻江倒海,栩栩如生。不知不觉,天上的月亮已悄悄西斜。
此句运用大量环境描写,承接上句写京城街景,此句则描写元宵灯节的人文,描写京城贵族与百姓的热闹与喜乐。以物喻人,衬托出京城的繁华富丽。表现出百姓对新的一年的祝福与期待,以及弥漫奢靡气息与虚假繁华下的自我陶醉。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元宵狂欢,家家灯火,处处管弦,鱼龙百戏,各式杂耍,通宵达旦。平日养在深闺里的女子可以趁此佳节,暂离深闺,游灯逛街,同享喜乐。因此,姑娘们纷纷盛装打扮,穿上锦衣玉带,带上珠钗宝石,愿觅得良缘,成为人群中最璀璨耀眼的存在。她们在大街上走着,涂着胭脂的脸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眼波流转中,尽是娇媚。再加上,时而浅浅的笑声,时而轻盈的低语声,令人玩味。当她们从身边走过,留下的是一阵阵脂粉香气。
和众多诗词一样,本词亦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写尽元宵繁华街景,下阕则抒发词人作词之情。此句描写元宵灯节妇女姑娘们的花枝招展,与下句词人所寻之人形成鲜明对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热闹,灯火璀璨,词人却游离在外,在人潮人涌中寻觅。寻觅百遍而不得,在一群金粉玉砌中,她必定是特别的。她必定是清丽孤傲,不然粉黛的。穿越人海,倏尔蓦然回首,才发现,词人焦急寻觅的那个她就在灯火阑珊处。夜色淡了,灯火暗了,而你就站在那里,不曾走远。词人的心中涌起的是苦苦寻觅的酸涩和失而复得的喜悦。
而那位女子呢?她也许会嫣然浅笑:我一直都在这里,就静静地在这里,等你,等你历尽繁华,等你阅尽红尘,等你回头看我……
辛弃疾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和这位女子成就什么样的姻缘,也没有后续的故事。如果把它看做是一首爱情词,未免有些浅薄。他之所以,在人群中对这个女子一见倾心,不是因为爱慕,而是因为,在这万丈红尘中,他遇见了另一个自己。在他抖落一身繁华后,发现她从未走远。
灯火阑珊处的那个她,更是词人的缩影,身在宦海中,不阿谀权贵,一如千年前的屈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再如周敦颐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如李白的长叹,“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
本词作于南宋时期,王朝衰败腐朽,官员贪污受贿,贵族一片奢靡风气。词人愤懑,厌恶那些“朱门酒肉臭”,厌恶那些夜夜笙歌,奢靡沉醉。因此,词人于众人间独立,不随波逐流,一如灯火阑珊处的女子,清丽高洁,傲然独立。表达了词人坚持自我,坚韧不拔的傲然风骨。
在这南宋王朝里,他是奢靡下仅剩的孤傲,沉醉中挣扎的清醒,霎然泪下无奈透着的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