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稀有、世界性知名、吃起来有股别致的味道......形容松茸这种野生菌,这些词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松茸在我国一直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外号——臭鸡枞。
松茸吃起来有一股“异样”的味道,喜欢它的人叫“别致的芳香”,不喜欢的人称为“臭烘烘的男性荷尔蒙分泌物味”。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当地人提起松茸,那就是一个字——臭。又因为长相和鸡枞有些相似,松茸便有了“臭鸡枞”的乳名。
松茸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菌谱》《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均有记载,但远远达不到很有名气的程度;而在日本,松茸一直都享有很高的地位,据说有些日本人家会把干松茸装在小布袋子中,时常闻一闻就当享受了,可见日本人对松茸的喜爱。
松茸是无法人工种植的,长年的采挖会导致产量减少,日本当时就面临这种困境。越是喜爱,需求量越大,日本本国的松茸已经满足不了消费需求了,所以在1980年,日本开始从世界各地进口松茸类产品。
毫无疑问,中国是最大的松茸出口国。从此中国松茸摇身一变价比黄金,再也不是我们所认识的“臭鸡枞”了。
巨大的经济效应带动了生产效应,准确的说应该是“采挖”效应......这里有个具体的例子。
相传在1984年,日本商人在我国云南中部楚雄州的蘑菇市场上发现了松茸后,立刻使原本不受山民青睐的松茸一下变得身价百倍,其高昂的经济价值不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向大山涌去,随着松茸源源不断流入日本,全州的野生松茸资源便连遭破坏,产量连年锐减。
如楚雄市紫溪山1985年松茸的采收量为17 t,到1990年锐减为5 t、2000年则只有2 t;再如禄丰县舍资镇磨盘山1985年松茸的采收量为4 t,到1990年锐减为1 t,2000 年则只有20 kg(千克)。
松茸自 20世纪80、90年代遭受人为“清剿”后,已经步人濒临灭绝边缘,也因此成为了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
我国松茸从不受青睐的“臭鸡枞”变成价值堪比黄金的珍贵食用菌,让很大一部分人脱贫致富,这是很好的;巨大的经济效应让松茸变成濒危物种,虽然是必经阶段,还是很让人揪心;种植技术的突破是未来松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松茸能否再次蜕变,就看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