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有很多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只有我们每一个人 努力去争取、去奋斗,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
每当我们为别人送上“幸福快乐”的美好祝福时或者奋力拼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时,有没有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怎么才算幸福呢?我们究竟幸福过吗?
有一天,我偶然听见女儿和婆婆之间的对话,女儿说:“我觉得妈妈小时候好可怜呀。”奶奶说:“怎么可怜了?”女儿又说道“妈妈说她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那么多动画片看,连图书都没有几本。”奶奶笑着说道:“哈哈,电脑和手机也是近十几年才有的东西呀!”女儿又说道:“所以我才觉的她们小时候可怜呀”。
听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孩子,妈妈的童年尽管物资不像你们现在这样丰富,但我们的童年依然感到快乐。我们有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幸福,抓石子、跳皮筋、每晚大家一起坐等电视开播,这些都是我们这代人抹不去的美好回忆。我们没有肯德基、麦当劳这类你爱吃的洋快餐,平日里也对包子、饺子这类食品充满了向往。我们没有满柜子的漂亮衣服,却永远怀恋大年初一穿新衣的欣喜。不同的时代给予我们不同的物资条件,但是感受幸福的心情却是一样的。
多年以前我看待我母亲的生活,我也和女儿一样,认为妈妈好命苦,好可怜。生活在一个经济落后、物流贫乏的年代不说,从小还没有了父亲,并且连读书的机会也没有。成年以后也只能靠勤劳的双手在田间劳作或者在街边做点小本生意来补贴家用。这些事想起来都令人感到心酸,可母亲却说她并没觉得有多苦,因为当时大家都一样的穷呀。虽然没了外公,由于外婆在村里人缘极好,所以也没有人欺负他们。不能继续读书是因为外婆实在是无力同时供养四个孩子读书,所以也只能委屈两个大的了。在生活中外婆对每个孩子都疼爱有加的,从不厚此薄彼。她的堂妹虽然双亲健在,不仅因为是女孩子不能去读书,而且还时常被几个哥哥弟弟呼来喝去,父母却熟视无睹。说起后面几十年的辛苦劳作,母亲更是幸福满满,她说她做小本生意虽然累是累点,却比村里几个在建筑工地当小工的女人们出力少些,还比她们挣得多些,更不用像卖菜的那样起五更睡半夜的。现在生活条件远比以前好了,吃穿用度都不愁了,手上也还宽裕,老来生活没有太多的顾虑了。听母亲如此说,我的心里舒坦多了,命运如此,我们无力改变太多,只要她觉得幸福就好了。
再看看我那八十多岁的老外婆对幸福是怎么诠释的。前些年和她聊天,她一直说自己命好。我不禁暗自偷笑,你哪里就“命好”了?一辈子生活在深山里,连买袋盐都需要走两三公里山路去最近的小卖部买;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一个人拉扯大四个孩子,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自己仍然坚持一个人住在深山的老屋里。外婆却对我说“因为我有三个女儿牵挂我呀,儿子、孙子也都好,连你这个外孙女也牵挂我呀。”我听了稍稍有点脸红,我这个外孙女也就是时不时给她打打电话,偶尔买点东西罢了,没想到这也成了外婆“命好”的一个元素。外婆继续说“你二姨婆和我一样早早没了男人,可她生了五个儿子,没一个闺女,到死都还在为儿子操心。”这一说还真是的,闺女多比儿子多幸福指数高,这倒是不争的事实。外婆继续说:“隔壁湾里的刘家老婆子,老头倒是在呢,一辈子大小事都是老头做主,现在八十多岁了,不仅手上没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你看我,这个女儿给买这,那个女儿给买那,衣服多的到死都穿不完。我自己也攒了好几千块钱呢,根本就没地方花。”我听了也哈哈笑了起来,外婆幸福感十足的样子好可爱。就这样一个老太太,到老了还一直认为自己是“命好”的,是幸福的,只因为她能乐观的对待生活,不去理会生活中的黑暗,只想它灿烂的一面,那么她的幸福也是一种必然。
幸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它存在于生活的点滴精彩中。生活不会随着我们的意愿而改变,但是我们的心态可以改变,只要我们愿意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那么幸福就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