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
有一些书,
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红楼梦》是这样,
《围城》也是这样。
这两本书我都读过五遍。
少年时,读红楼,
对宝黛的爱情充满了向往;
成年后,读红楼,
感慨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
少年时,读围城,
嘲笑方鸿渐就是一个废物;
现如今,读围城,
仿佛觉得自己就是方鸿渐!
1
方鸿渐是围城的主人公,
用一句话评价他,就是:
做啥啥不成。
读书不成,
工作不成,
婚姻不成,
家庭关系更是一团糟。
在书中,
作者对他的评价是:
兴趣很广,心得全无,
生活尤其懒散。
某种程度上,
他和阿Q很相似,
都是被人们嘲笑的对象,
但是嘲笑过后,
又会让人们陷入深思,
仿佛自己身上也有他的影子。
方鸿渐出生在一个封建传统家庭,
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
或者是婚姻,家庭关系,
他都处理的乱七八糟,
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围城》的结尾,
作者着重描写了一个时钟,
一个每小时慢七分钟的时钟。
它很像方鸿渐的人生,
不讨厌,但全无用处!
时钟的功能就是报时,
一个不能准确报时的时钟,
就是一个装饰品。
书中结尾这样写道: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
无意中包涵,
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
深于一切语言、
一切啼笑。
方鸿渐的人生很失败,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不会主动
没有理想
经济不独立
不会感恩
2
●做人要拥有主动式人生
方鸿渐的一生都是被动的。
读书时,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
书中这样写道:
他是个无用之人,
学不了土木工程,
在大学里,
从社会学系转到哲学系,
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
他出国留学,同样是被动的。
留学的起因是他未过门的老婆死了,
未过门的丈人给了他一笔钱,
资助他留学。
留学的过程同样是被动的,
他什么也不学,
四年换了三所大学,
随便听几门课,
兴趣颇广,
心得全无,
生活尤其懒散。
最可笑的是,
他的婚姻都是被动的。
熟悉《围城》的都知道,
方鸿渐的最后娶的是孙柔嘉。
他并不喜欢孙柔嘉,
他是怎么娶孙柔嘉的呢?
他和孙柔嘉走在一起,
被同事们看见了,
同事们起哄,
要他请喜酒,
方鸿渐如在云里,
失掉自主,
一步步被人引着走,
就这样娶了孙柔嘉。
好笑不好笑?
3
●做人要有理想
方鸿渐有理想吗?
显然没有。
在大学,
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
工作后,
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留学归来后,
他先在未过门的丈人银行做事;
接着按赵辛楣的推荐,
去三闾大学做副教授;
最后靠赵辛楣的帮忙,
在一家新闻报社整理资料。
这个过程没有丝毫规划,
更别提人生理想了。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
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方鸿渐,就是一条咸鱼。
4
●做人应该经济独立
某种程度上来说,
方鸿渐被动式的人生,
就是因为经济不独立的缘故。
他上了大学,
抵触父母包办的婚姻,
想要退婚,
结果父亲威胁要断他的生活费,
他立马向父亲投降,
说退婚是一时糊涂。
留学回国后,
他寄居在未过门的丈人家,
房子,工作都是由别人提供的,
受尽闲气却又无可奈何!
他和孙柔嘉结婚后,
孙柔嘉的工资是他的两倍,
他便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
自尊心使他要强,
可现实情况却容不下他的自尊。
经济不独立,
别人对他的指责,
对他的批评,
他完全没办法反驳!
5
●做人要懂得感恩
我们经常听到感恩这个词,
方鸿渐就不懂得感恩,
他只在乎自己的得失,
混吃等死。
他虽然身处一个封建家庭,
但他的父母像大多数父母一样,
把他视作骄傲,
为他倾尽所有。
他是怎么回报父母的呢?
因为战乱,他父母不得不蜗居在上海,
他嫌弃家里条件差,环境乱,
小孩吵闹,
根本不愿意回家看望父母。
他未过门的丈人对他不薄,
给他提供资金,
让他出国留学,
丈人希望他能拿一个文凭回来,
他却说丈人俗气,
没有拿到文凭,
花钱买了一个假文凭。
回国以后,
寄居在丈人家,
却嫌弃丈人家小孩无理取闹,
嫌弃丈母娘小肚鸡肠。
最后,因为丈母娘干涉他的感情生活,
怒而出走,
甚至连一个招呼都没打。
他只看到了丈人家的坏,
始终看不到别人对他的好,
最后沦落到,
众叛亲离的地步,
完全就是咎由自取。
6
阿Q拥有一套精神胜利法,
被人打了,
却跟自己说,
是被儿子打了,
以这种方法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安慰。
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
非常像如今的一些读书人,一些公知,
兴趣很广,心得全无,
生活尤其懒散。
我们都是批评别人容易,
批评自己难,
这正是我们要多读书,
多思考的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