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读内容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迷路的指南针在拆书分享中提到的不同人对应激事件产生的不同反应。的确,每个人都有脾气,适当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健康。但是,如何表达情绪,正确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却很显功力。
愤怒本质上是无能的表现,说明我们对面对的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只能以这种原始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弄清楚愤怒的来源,『正确识别愤怒』。
我的台湾朋友郑先生跟我们在一起聊天时常常会说起台湾的人文素质如何好,并陈述大陆的种种弊端。刚开始我觉得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可是,有一次我却很生气的反驳他了。这是因为当时的我不自觉做了回忆联系。因为在更早一些时候的一次谈话时,他走后我们的邻居就很不高兴地说“他不喜欢台湾人,大陆给了他们诸多优惠条件,在大陆赚了钱,却说大陆不好,不是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不识相吗?”我受了邻居的影响,再后来谈话时就带了主观情绪。其实,大陆也好、台湾也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作为大陆人和台湾人如果囿于地域属类,谁都会带上主观色彩,以致争得面红耳赤,如果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以求同存异的心态客观看待,就会心平气和得多。
清楚了愤怒的来源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表达愤怒』。前段时间在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女主对丈夫处理愤怒情绪的进步的喜悦,平时一遇到意外就脾气火爆的丈夫,一次在高架上塞车几小时,居然没发火,和家人索性搞起了娱乐游戏。这说明情绪是可以通过自省自觉训练改善的。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因着不同的倾向都培养了一些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演奏、读书、郊游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合理表达愤怒的出口。我们家孩儿愤怒时会看一本圣严法师编给儿童的《自在神童》(书里讲一些浅显的哲学道理)的图画书来平息负面情绪。
进一步探究,为何有些人能对应激事件采取平和宽容的态度,而另一些人则不能?这主要在于当事者『理性化解愤怒』的能力。好友海音就具备这种能力。有一次我们约了去苏州,由于对虹桥火车站不熟,我在站里耽搁了时间,没能赶上火车。这种情况完全是我的错,如果是我先生一定会骂骂咧咧了,但海音不会。她随即和我改签了车票,丝毫没有埋怨我耽误了她的事,只说之前没有跟我讲清楚。我觉得她这样做深层的原因是在她看来,既成事实的事,指责于事无补。这样然而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虽然我们因为遗传或者原生家庭的影响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愤怒情绪表达的方式,但人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只要刻意练习,终归可以日臻完善,达到上层功力。
参考书目:《打翻的牛奶:如何愤怒不伤人》[美] 约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