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我搬到了一个晨起时能洒满阳光的房间,里面配有一张长长的写字桌、一个台灯和一把座椅,深得我心。只有靠近篮球场一侧的房间才有这样的待遇,它成了散步搭子回国后的延续。每天晚上,我就坐在那里读书、写字、玩手机,感受这来之不易的片刻安宁。驻外人有一间安静的房间实属不易,这间房对于我来说弥足珍贵。
这让我想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该书是作者根据在剑桥大学关于“女性与小说”为主题的演讲内容改写的一本书,犀利讽刺的语言揭露了男女性别间的巨大差异及女性的困境。自上次读《到灯塔去》一书半途而废后,再也没有看过她的书。我不太喜欢读这种谈女性类的文章,上次看女性主义的书籍还是去年三位北大毕业生采访上野千鹤子被骂上热搜的时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了《厌女》《始于极限》,但都只看了几页,带着浓重的不适退出来了。
因为收获了这间房,我最近更新的频率都增加了,所以迫切地想把《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本书推荐给你们。读完它你就知道怎么规划自己的“房间”了,作者的每一句话都像点燃的炮竹,轰醒被几千年传统思想禁锢的女性。有人说看了此书,你会更加热爱工作,我倒觉得有些夸张,但你绝对能从中重获新生。开头几页有些摸不着头脑,在书的三分之二处渐入佳境,果然,有的时候做事还是不能浮于表面。
但做自己,比做任何事都更重要。
在没有谈这本书前,我想知道还有多少人没有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用来休憩忙碌的灵魂、安置疲惫的身躯、创造人生的价值。这间房或许是单位提供的,或许是租来的,或许是购买的……?
全文从16世纪追溯到20世纪,作者虚构一个个故事和场景来模拟反映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以书架上的女性作品数量为论据痛批男权社会下的罪行,抹杀了大批智慧女性文学创作的热情,像温切尔西伯爵夫人、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都受其影响,又以十二位男性著名作家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学造诣等为例,强调金钱和自己房间的重要性。她鼓励女性冲破时代的枷锁,发掘自我价值,用自己的智慧实现财务自由,从而达到精神人格的独立。
我很庆幸没有生活在旧时代,饱受时代的枷锁、教条的迫害,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千千万万的女性尚未觉醒,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遭受历史遗留偏见的荼毒。另一种是情感的羁绊、无私奉献后的自我迷失,是自我思想限制的悲剧,人生是一个相互纠缠的藤蔓,一些主客观因素让你无法逃脱,尤其牵扯到情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觉得这种才比较悲哀,都不能完完全全地做自己。
金钱是物质的解放,房子是心灵的载体。
2024年《女性置业调查报告》显示,首付女性买房占比有所提高,其中,单身女性买房占比最高,达到了43.3%。驻外的这几年,我遇见了许多有趣、勇敢、清醒独立的女性,她们不局限于年龄、婚姻,有人选择买房买车,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不依附于他人;有人崇尚租房,到处旅行,看遍大好河山,学会及时享乐,共同的导向是她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房地产行业下行的环境中,女性买房折射出了现代女性打破常规在选择人生路径时的勇气和独立意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为其她奋斗中的女性点亮了希望,女同胞们纷纷在网上报团取暖。
但这个世界尚未完全进化成功,在一片祥和的舆论氛围中,总有一些扫兴的人,用自己狭隘的眼光输送扭曲的价值观。有人说嫁不出去的女性才选择自己买房,也有人说女孩子瞎折腾,买什么房子,甚至受到父母的百般阻挠。购房者被冠上“捡漏”“单身女性”等标签,单身女性成了极特殊的一个群体,类似的还有“女博士”,似乎未婚女性就不应该、不能够,甚至是不配买房,他们似乎很害怕女性的强大,摆脱他们控制,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女性偏见。
百年前,女性写一首小诗都不敢署上自己的姓名,如今,去父留子、不婚不孕等看似大逆不道的词语频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年轻女性不再为了肩负相夫教子的使命去迎合与自己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人,这应该就是伍尔夫所想看到的样子,女性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这时,一个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不仅代表着女性现实世界里的空间,她还象征着女性精神上的独立,其实,最重要的也是伍尔夫更想告诫我们的是如何正确地利用主宰这间房。她说:“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钱呢,要年入500镑,房间呢,还要能上锁。”
她们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5月17日,新华网发布了一条视频。家庭生活里很常见的一幕,母女二人躺在床上,头发都略微有些凌乱,很是放松惬意。妈妈在专心地玩手机,女儿躺在妈妈身边俏皮地问:“你是哪个?”妈妈说:“我是天天要为你忙前忙后的妈撒。”女儿答:“不对。”又问,妈妈不耐烦地说:“哎呀!我是杨永飞(女儿的爸爸)的老婆。”女儿再次追问:“你到底是哪个?”妈妈自然地抓住了女儿的手,十指相扣,眼睛离开手机陷入了思考。
依稀看到抓住女儿那双手黝黑,和女儿白皙的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名指和小拇指上分别带着一枚戒指。妈妈对着女儿的镜头说:“我晓得了,我是某某某火锅店月月全勤服务的员工。”女儿反复确认:“你是哪个?”妈妈此时眼神已上下翻飞,严肃地说:“哦!我是你外公外婆最孝顺的女儿。”女儿第五次问道:“有点接近了,你是哪个?”妈妈疑惑了,连说了两次:“我是......”犹豫了几秒钟才大声说:“我是姜永芬,姜永芬就是我撒,我就是姜永芬撒,我就是我撒!”然后放声大笑。
妈妈只记得自己的其它身份,最后才回答自己的名字。网友说,讲对了所有身份,但还是忘记了自己,自己就是自己,听着听着就泪目了。她们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是母亲,是女儿,是妈妈,是老板的好员工,她们唯独不是自己,慢慢地在谋生的路上把自己弄丢了。
伍尔夫呐喊千千万万的女性觉醒,去发掘自身的价值,去追求经济独立。而对无私奉献的女性该如何定义,是批评她不够觉醒,不够独立,还是谴责她太善良、无私,我们那伟大的母亲啊!有时候最深、最大最难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认为一切付出是理所当然,母亲的这间房被挤压被分割的七零八落,她们没有一间仅属于自己的房间。
原本通过分享我心爱的房间和伍尔夫《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一书,告诉读者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来思考、写作和创造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可是我发现写到最后我迷茫了,母亲是一个特殊的身份,亲情是一个相互缠绕的藤蔓,经济、精神独立很容易,完完全全做自己却很难。导致这篇文章写了四个晚上,删删减减,仍不满意,人生路上总要有取舍,当下希望你们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填补驻外路上的空白时光,不负青春,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