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位介绍一下,这是我们部门今天新来的同事A,大家欢迎。”
“大家好!我是A……”A一开口,立马吸引了所有在场的同事,包括B。B当时正在电脑上专注地画一个机械图,但A的声音还是令他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
B抬头,看到一双清澈的眼睛正注视着自己。A一边作自我介绍一边环视着场内,B坐在拐角处,看不到全身,A的视线在掠过B的额头时似乎多停留了差不多0.01秒。
B虽然是理工背景,却十分敏感,那似乎多出的0.01秒开始令他感到些许不安,感觉自己像一口隐匿的古井,有一天春风从井口吹过,经年静止的井水居然泛起了一圈圈漪纹。
A虽然跟B属同一部门,却在不同的课别,加上座位离得远,平时接触甚少。自A进公司一个多月,两人并未说过几句话。B发现A平时有什么问题都是问C和D的,极少问他。有几次,B用眼角的余光看到A从身后走过来,以为有问题要向自己请教了,为此他顿感紧张,但A每次都是经过B的位子,走向C和D。
两人之间,偶尔也有眼神接触,但都是下一秒各自移开,或者彼此报以淡淡地一笑。
中午餐厅比较挤,过了饭点还有人在排队。B晚去了几分钟等他排到前面,却被告知饭没了,正欲转身往回走却发现A在前面端着餐盘。
“有幸排到了今天的倒数第二份午餐,但是菜都不合我的胃,你能帮忙解决吗?”
“那你中午吃什么?”
“饼干。”
A说完便将餐盘推给了B,转身往办公室方向去了。
吃完饭,路过楼下的贩卖机,B想:A大中午的啃饼干,应该给她捎瓶饮料吧!
可当B提着他的爱心饮料走进办公室时,却看到C跟D正围着A讲话。——“C和D都在,怎么好意思把饮料给她啊!” B叹了口气。
B和A均毕业没多久,因此都住在公司的宿舍,宿舍距离公司至多也就两公里的路程,一部分人选择步行,比较懒的选择骑车。A 是前者,B是后者。
B以前基本上都是7点钟起床,洗刷好了去餐厅吃完早餐,距离8点上班前10分钟推车从宿舍出发。但后来B发现A每次都比他早到,于是B也开始起早了。第一天把闹铃定到6点,结果7点不到就到达公司,却发现A还没到;第二天把闹铃改到6点半,7点半到公司,却发现A已经早他一步入座。第三天终于在B推车出宿舍门口的时候,看到A的背影在前面。B感到无比欣喜,可是——“该怎么跟她打招呼呢?虽然是同事,但并没有往来;除了那次在餐厅让饭,她好像还从未主动找过自己讲话呢!”
终究开不了口,带着踌躇的心情从A的身旁经过,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但A却认出来B的背影——“车子不是有后坐吗?也没说要载我一程。”A感到些许失望。
部门聚餐,终于有个机会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不过,A的两旁坐着C和D,B的两旁坐着女同事E跟F。B发现A总是跟C和D粘在一起,几乎不知道有他这个同事的存在;A发现B跟E和F相处得特别融洽,席间也没怎么看自己。等到酒足饭饱该散席了,C和D抢着送A回去,A看了眼B,B正在和E讲话。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A进公司大半年了,因为工作需要,A要被调部门了。调至的部门在另一栋办公楼,A搬东西时C和D都过来帮忙,B坐在位子上盯着电脑,手飞快地敲着键盘,好像很忙的样子。“再见!”B听到A在走过他的座位时轻声说了两个字,等不及抬头,B只看到A的背影消失在门口。
A调部门之后变得繁忙起来了,一边忙着自己的进修,一边工作上的内容也有了增添,作息时间变得不太那么固定,B很少能在上下班的途中遇到A了。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周五快要下班时,C跑过来对B说:“明天A请吃饭。”
“……请吃饭?”
“要走了!集团掉她去南方总部了!”
“什么?……什么时候?”
“下周一!”
B没有出现在A的宴席,C告诉A,B临时接到任务,要加班,不来了,A表示理解,笑了笑。
临走时C和D都过来送行,A上车前看了一眼宿舍门口拐角处的车棚,B的车停在那边。
B站在窗口,看着C和D朝缓缓驶去的A挥手作别。
B的作息又回归到原来的时间表,每天都很准时;而他的生活与心情也如作息表一般,没有意外,没有波澜,恰似春风吹罢,古井又回归到了最初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