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天朝版《深夜食堂》开播,收获了开局崩,网络上各路人马像逮着了冤大头一样纷纷开启嘲讽模式,一波波吐槽不要钱似的劈头盖脸砸过去。
这也是活该,东洋国的鬼饮食怎么可能有我大吃货国这么花样四射流光溢彩,随便拖个大排档、烧烤摊或者冷淡杯那是分分钟秒杀到渣都不剩。
有人要说了,这深夜食堂的精髓不在食,而在于深夜。只有夜的黑暗才能让人性深处的东西滋长出来。
这话恰恰说到了重点,翻译成大白话其实就四个字,不接地气。
原版里不论是爱吃儿童式章鱼香肠的阿龙,还是忍不住萝卜炖牛筋诱惑的真由美,他们所寻求的,正是食物中蕴含的回忆、情感和慰藉。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这就是最本质的食疗。
所以,深夜里烧烤摊上买醉的失恋者,装腔作势的社会哥,匆匆果腹的加班党,他们折射出怎样的故事与人性,岂不是天朝观众最想看的东西?
当然,我们这里不是美食评论,也不是影评小组,终究还是个正经的理财小团体。
来蹭这一波热点,只是因为这篇片子恰好让我想起楼下的邹姐烧烤。
大家都知道,要在大城市居民区里做饮食生意有多么不易。
要么,手艺味道独步江湖,引人不怕路途遥远也要来品尝.
要么,实惠分量突破天际,以性价比征服周围一片老住户。
再或者,占住了好口岸,周围上班的住家的读书的想到随便吃点,都绕不出你的射程。
一般来说,没有这些优势,那就只能是铁打的铺面流水的店了。
然而邹姐烧烤就不是这个一般。
论味道,很平常,我甚至总结出一个规律,吃下的菜品总价超过25元之后,就会感觉口感又油又绵,然后还很咸。
论性价比,也很一般,25元能吃什么?四五串肉,五六串菜,还不能是烤鱼鸡翅之类的硬货。
但是邹姐就是凭着不怎么样的味道,不怎么样的价格,以及随处乱窜时而铺面时而推车的飘忽走位,在我们这个老居民区坚持了二十多年。
其间,熬走了不知多少位烧烤同行,熬垮了不知多少家热门餐馆,已经成为了这一带的路标,连住户们晚上给人指路都说“你看到路口上那个烧烤,左转就对了嘿。”
而邹姐两口子,靠着晚上摆烧烤这小本生意,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供出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已经上大学了。
有时候我路过,不禁想到,现在这网红餐馆红得不行,可有一家能做成这样的老店?而邹姐这几十年巍然不动,把生意做成生活的韧劲,算不算是一种匠心呢?
于是,我夏日夜里吃烧烤,聊聊新鲜思考出的一点人生经验。
控制风险收益比-永远没有网红菜
邹姐的菜品是我最无语的一点。永远是王道菜品,说起烧烤用脚趾头都想得出的那些。
比如,各种肉串、排骨、各种内脏、鸡翅、鱼、鸡腿。蔬菜除了最受欢迎的土豆茄子韭菜必备,其余多半跟着时令走。
其中呢,肉串是最多的,鸡腿和鱼则有可能去太晚就没有了。
别家烧烤,我见过有什么虾、扇贝、牛舌之类花里胡哨的,有的甚至会根据最近的食客动向,搞点烧烤小龙虾之类的大新闻。然而,这些在邹姐这里是永远没有的。
我曾经问邹姐,为什么没有扇贝。
她说,太贵,接受不了。
说完还指一下外面一桌看上去是干体力活的人,言下之意一是成本高,二是顾客们很难买账。
我又问,鸡腿和鱼为啥又没有了。
她回答,准备得少。
我不甘心,那干脆不烤了啊。
邹姐听了,微微一笑。
果然,可能是我比较熟客,邹姐小声告诉我说,经常来吃烧烤的小孩子最喜欢鸡腿,而鱼吃起来慢,又下酒,对啤酒销路很有帮助。
邹姐补充说,这两个烤得久,做多了不划算,食客也等得烦,但是少量准备几个随时烤着,会让门口保持有顾客在,显得人气旺,又不至于让人一看要等很久就走了。
听完之后我顿时明白什么叫高手在民间,这妥妥的风险收益权衡之后的经营智慧啊。
哪些菜利润高,哪些菜走量快,哪些是搭着啤酒卖的,哪些是准备给什么客群的……一盘一盘的生鲜菜品里,满满的都是智慧。
小伙伴们问我的热门问题里,有一个就是马爸爸家某某宝值不值得投。
按邹姐的逻辑,我们可以这样想。
首先,它是走量的还是拉收益的?(这菜卖得快吗?价钱合适吗?)
其次,搞起来有哪些成本,程度如何?(这菜买起来贵吗?占冰箱吗?)
最后,它符合我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吗?(我的客人们喜欢吗?)
如何经营-跟上时代新动向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现在的餐饮界可以说进入了外卖时代,随便吃什么第一反应都是拿起手机点点点,然后坐等开吃。
然而邹姐有一条,基本不会外卖。
开初我还以为是人手不够,因为除了招呼客人的她本人,和掌厨的她老公,剩下的只有两个孩子算是劳动力。
而人家小孩晚上是要做作业要早点休息的,把下课后时间用来跑腿,似乎并非最有利的决策。
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现在的配送不是外卖平台自己完成吗?
老实说,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直到某天半夜去吃,看到摊子前面两桌人吃得热热闹闹,脚下还有一大堆空酒瓶,才一下醒悟过来。
原来,这也是邹姐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所做的决策。
作为这一片区的老字号烧烤,邹姐是不缺买主的。一米多长的烤架从晚上八九点出摊到凌晨三四点收工,基本没有空闲的时候。
用时髦的话来说,邹姐没有产能过剩的烦恼,所以外卖订单对营业额的提升有限。
另外,外卖与在摊子上吃最大的区别就是酒水。叫外卖的人没有几个会连酒水一起点,而坐在那里吃的人多半也会将就着在摊子上点一些啤酒汽水。
而酒水和菜品的利润差距,想必小伙伴们都是清楚的。
最后,随着外卖平台创业热潮的消退,不论是面对消费者还是店家的折扣都逐渐减少,使用外卖平台的配送服务,也许并不划算。
这就让我想到了有人问我是否该投资房产的事。
抛开所在城市、经济形势和投资眼光之类的东西不提,有个问题是大多数提问的朋友没有想到的,那就是从成本、资金利用率和收益率综合来算,投资买房真的是你的最佳选择吗?
至少我就认识不止一个朋友,在股市或者其它渠道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收益。尤其是某个炒股高手,靠的并不是能一口气吃多少个涨停,而是将资金周转率发挥到极致,利用做T、隔夜等手段小步快跑,抓点小钱就跑,最终积累出惊人的收益。
那么对于他们而言,投资房产的收益率也许会高,但资金占用情况也很惊人,动辄半年的交易周期在他们看来,并不划算。
所以,新事物或者热门玩意儿是不是值得追捧,那得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而定。
随便举个栗子,比特币是个好东西,高科技光环也足够耀眼,但风格保守的小伙伴不一定受得住那个刺激,而能承受得起一点风险资金全部赔光的,却也不妨找准切入时机赌一下未来。
预订与朋友圈-利用技术手段更新经营手段,顺便弄个教育手段
但要说邹姐完全就是个潮流绝缘体,那也太小看人家了,起码邹姐是接受微信和支付宝付款的。
有一次我在等待的时候无意中看到邹姐手机弹了个信息,说多少串牛肉多少串土豆,于是好奇地问,邹姐你不是不外卖吗?
邹姐回答说,不是外卖,是预订。
我顿时好奇心起,说你这里还时兴预订啊?
邹姐说,我都是让孩子用手机管这个事情,反正他们喜欢玩手机,偶尔还帮我发点朋友圈。
我问,发什么内容呢?
她说,还不都是烤的这些菜,他们特别喜欢晚上没事就发一点。
我又有了一种被教育了的感觉。
试想,邹姐微信上的客户们,邹姐孩子微信里的小吃货们,每天晚上冷不丁刷出点报社内容,罪恶的食欲是那么容易镇压的?
你们就说,这算不算电子商务?算不算O2O?算不算本地化?
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菜烤好了,于是我也凑趣地来个微信支付。
邹姐的大女儿熟练地完成了支付操作,回头朝她麻麻一笑,今天微信上又收了100,我提5块,明天可以买啥啥啥了。
邹姐正在整理菜品,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好啊,你这月微信业绩完成得不错,我再奖励你10块,但是你月考的成绩不能下降,不然下个月没收手机。
可是把小姑娘乐坏了。
我一听,又是一惊。这不就是提成激励吗?不就是正向驱动吗?
当时大女儿还是高中生,就已经接触到了这些经营管理的东西,想必以后也是做生意的人才。
而且,一方面用提成奖金的办法调动帮忙的积极性,一方面又用成绩的指标限制过度追求业绩的倾向。一正一反,相辅相成,手法不可谓不老练。
你们看,谁说我们天朝人民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不如老外???
小生意有小生意的道理,尤其是在天朝做舌尖生意的人,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邹姐的故事和人生经验,不要说深夜食堂,拍个华尔街食堂都足够了。
所以我觉得,理财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事情,或许也不需要学太多高深的理论。把自己的生活弄明白数清楚,就足够指导操作。
写到这里也真饿了,我去邹姐那里报到了,顺便看看还能不能学到更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