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现象:这几年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身边的人变得越来越焦虑和恐慌。
我有一个朋友,为了让自己变得厉害。参加了一个读书打卡活动,活动提倡一天看一本书。他觉得通过这个活动他会变成一个斜杠青年,可以像那些大咖一样靠知识变现。一年的时间里他读了差不多有200本的书,可是他并没发展出可以赚钱的副业,这让他沮丧,让他对读书产生了怀疑。他觉得读书一点用都没有,白白浪费时间。
为什么他会觉得读书没用呢?因为他没有让学习变得有用的能力。如何才能让学习变得有用呢?
在讲方法以前,我想先讲一下读书的目的。日本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曾说过:“读书的目的就像照片的‘焦点’。即使拍摄同样的场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远处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读书也一样,抱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本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读书一定要明确的目的。如果你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提升能力,那你就要去读致用类的书。因为这类书就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写的。
我的朋友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的目的仅仅是为完成打卡活动而读书,他以为他只要读的足够多的书就可以变得很厉害。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有把学习变得有用才能变得厉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要把自己读过的书变成能力,并能够运用书里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才能让学习变得有用呢?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就是为了让学习变得有用而写的。作者赵周是拆书帮的创始人,他认为只有把知识拆为己用才是真正的学习。基于这个理念他提出一种便签学习方法。通过使用便签法,学习者能快速找到一本书的精华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的能力。
如何使用便签学习法呢?
首先,在阅读前准备三类便签纸。之后阅读就是围绕这三类便签纸展开的。
第1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第2类拆解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3类拆解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其次,明确我们的读书目的。一定要确定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或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并且还要确保自己所读的书是致用类的。
第三,快速阅读,找出对自己当下重要或有用的内容,然后细读相关内容。很多致用类的书,在目录上就能找到自己当下需要的内容。
第四,找到重要或有用的内容后,在I便签纸上用自己的话重述相关的内容。I便签纸上的内容一定不能照抄原文,因为能够用自己话重述,我们才是真正理解了那部分内容。
第五,针对I便签的内容,在 A1 便签上写上自己的相关经历或看过的类似的事情,贴到 I 便签旁边。在写的过程中,相关的叙述一定要完整,要能清晰地表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无论想到的是成功或是失败的经验,都要写下来,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原文信息。
第六,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因为目标不清晰,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可以用SMART法则确定目标。什么是SMART法则呢?
S(specific,明确的)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A(attainable,可实现的)
R(result-based,结果导向的)
T(time-based,明确的截止期限)
其次是确定目标的行动方案。最后是把目标和方案写在A2便签纸上,贴在书页上。
第七,在贴了便签的书页上可以放一个书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所要的资料。
第八,整本书看完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对自己而言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读书我喜欢做笔记,以前我做的笔记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什么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呢?就是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同时写下自己的主观评论。这种笔记有一个弊端,就是我写完后我虽然理解了书中的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很少会去运用记录在笔记中的知识,时间久了我就忘了相关的知识。
改用赵周的便签法做笔记后,阅读效率高了很多,知识掌握的也越牢固。更关键的是我学会了如何把知识化为能力。
作者简介:罗东龙,职业读书人/自由撰稿人。愿倾尽一生,读万卷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淬炼有趣的灵魂。欢迎关注,一起读书,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