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段视频火爆网络,一位九岁男孩把压力写成歌词,创作了一首原创歌曲。听他稚嫩但清澈的嗓音唱出了孩子无奈的心声。反复听上几遍,眼睛也变得酸酸的,老铁,扎心啊!
《我只是个孩子》歌词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女儿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
你们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
晚上睡觉常常梦见做错的那道题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
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
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我只是个孩子呀
其实我也会调皮
我只是个孩子呀
给我多一些拥抱吧
我只是个孩子呀
请给我一支画笔
我只是个孩子呀
让我为童年画出最美的四季
身边的小伙伴
都要忙着到处学习
哎 你学习怎么样啊
变成了礼貌用语
地球上有一种孩子啊
叫别人家的孩子
可在我心底
老爸老妈 我不想比
……
01
表面看起来,孩子的压力来自于邻居小明、王大妈的孙儿、我爸战友的儿子、我妈同事的女儿……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实际上,压力的真正来源,是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的童年多少是有缺憾的,可能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机会学钢琴、学舞蹈;也许是当年自己不够努力,考试成绩不好,没考上理想学校;又或者对外语重视不够,工作之后才发现它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父母的遗憾。
如今成家了、有孩子了,当年的梦想无法实现了,于是多少人把自己未了的心愿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还有一些父母“好面子”,喜欢不停比较。“好面子”是中国文化中很突出的一种现象,特别是自我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人,常常把面子和尊严联系在一起,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尊严,并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护它。比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子女考出好成绩,给自己“挣面子”,似乎这才是“熊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02
曾经看过一个节目,问妈妈们给自己的孩子打多少分。
不少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够听话、做事拖拉、爱哭爱闹、注意力差、动作磨蹭……总之,在她们眼里,孩子存在各种问题。同时,这些妈妈也被问到,你觉得孩子会给你打多少分?但是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出来,答案放在心里就好。
接着,节目组播放了一段视频,里面是孩子们的回答——你给自己的妈妈打多少分。妈妈们惭愧地发现,孩子无一例外地给了妈妈满分,哪怕被问到:妈妈打你,你也给她满分吗?孩子回答:嗯,是我不听话,惹妈妈生气了……不少妈妈现场泪崩。
03
爸爸妈妈们,还记得自己对孩子最初的期盼吗?
怀胎头三个月,我们想,稳定就好;孕中期要唐筛和四维彩超了,我们想,健康就好;孕晚期要生产了,我们想,平安就好;孩子出生了,我们想,快乐就好……
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要他们“听话”,要他们多才多艺,要他们成绩好……我们的初心呢?忘了吗?
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孩子有自己的天性,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他们发芽长大,空气土壤很重要,浇水施肥很重要,而最最重要的,是种子本身。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能指望一颗苹果树结出桃子来,更何况有些树不一定会结果只能开花呢?
04
同样的,也要把家长的责任还给家长。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可能背负着我们父母的梦想,虽然有时候它们伪装成了“期盼”。但家长和孩子是相互独立的,父母的梦想应该归于父母自己,和孩子没有半点关系。尊重孩子,放开手吧,让他们自己绘就未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你有梦想,请自己完成!
想弹琴,自己学啊!想学英语,自己练啊!想成作家,自己写啊!想当歌手,自己唱啊!凭什么你自己止步不前却要求孩子处处上进呢?
不要拿年龄做借口,50岁创业、60岁健身、70岁画画、80岁当模特,这样的爷爷奶奶有很多。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如果有什么想做的,就在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去做吧。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只在别人家,该醒醒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