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国家开放生二胎的政策在网上炸开了锅。
这样的消息,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更多是公公婆婆,岳父岳母这样的长辈,说忧愁的多为有生育能力却没有时间,精力与金钱的年轻夫妇。其实,更为担忧的群体应该身为独生子多年的第一胎的孩子。
对于这样的幼小群体,网民们多为调侃,再顺便畅想一下,老大今后的日子是多么的不易。随之,各种孩子落魄的P图与诙谐的段子,在网上层出不穷。中间也夹杂着不少有关二胎的实事的负面新闻。
每当看到这样的信息,我都会在心里愤愤的骂句:“操!别逗了!”
因为,万千网民自认诙谐的背后,又何尝不是我国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胎的悲哀,不然,为何没人对这样的二胎政策给予祝福与未来美好的希冀?
作为一个90后,同时又身为家里的长女,我的童年也还算是幸福。没有父母不和,更没有姐弟不睦。这应该归功于我的父母,在我的人生刚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就被他们的“你大些,要让着弟弟”的话语洗脑。从不知道什么就做“退而求其次”,只知道“有就不错了”
很多时候,被领导批评没有冲劲儿,被同事赞叹不争不抢,都会下意识的把这些“归功于”——我是家里的老大,习惯了。
其实,我很清楚的知道,我的不如意多半是自己的不努力,而在老家,一个二胎泛滥的四线城市,我还是幸运的多。比起我的中学英语老师,比起我的闺蜜,比起我那暗恋的如玉少年。
年轻的英语老师,在第不知多少次被我们班正值青春期的叛逆同学气哭后,在某个燥热的午后,政治老师的那句,“你们英语老师挺优秀的,可是父母供她弟弟上大学却不供她,你们别太皮了,她太不容易了”
时隔多年,政治老师那句叮嘱中的小心翼翼,我仍旧记得格外清晰。
我该庆幸,我的父母没有那么严重的重男轻女。
我还记得清晰的,是当我和闺蜜都拿到大学录取通知时,她一脸苦笑的对我说,“花儿,我妈对说,‘你终于考上大学了,以后你弟弟就靠你养了’”。
我忘了,我当时对她说了什么,也许只是无关痛痒的安慰,可看到院子里,还在玩沙子的她弟弟,我竟然可耻的庆幸,庆幸我的弟弟只比我小一岁。
大二那一年的深夜,我听见闺蜜隔着电话对我说,“花儿,我因为抑郁症要休学了,我妈也同意了,你……要好好的”
通过听筒,我感受到了她声音里的一丝欣喜。是啊,她终于不用背负不该属于她的“养弟弟”的压力,我是为她开心的。
身为长子的幸与不幸,也许因人而异。但是,不是独生子的孩子都有着父母无法了解的压力。
一个优秀一个平凡,注定一个孩子将会活在另一个孩子的阴影下,两个都平凡,父母操心的天枰往往都向年龄小的那个倾斜。
那两个都优秀呢?
在20多年的成长岁月里,我只暗恋过一个男生。一个我从小学就与他是同学知道高中都是的优秀男生。
他学习拔尖,从不跌至第四名,他文采飞扬,几乎包揽学校所有的文学比赛冠军。
在一次因重感冒而发挥失常的测验考试中,班主任玩笑中又带着几分认真的说着”你姐姐也是我带的,她有一次考试赶上发烧,但还是考了年级第一名,虽然只比第二名多了11分,你还是不行啊“
班主任的话说完,就继续上课了。同学们也都毫不在意,而我却看到他默默低下的头,好半天都没有抬起。那时,我心里愤愤的想着,为什么大人总用自认为是对的方法来教育我们。
那时,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优秀,也充满了不得不!
现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偶而看到他的动态,几乎都是人生不得志的状态文字。
我也从一开始的惊讶到如今的了然。
与社会的大环境相比,学校的世界实在是太小了。那么优秀的他也不过是优秀者中的沧海一粟,甚至渺小到比他更优秀的人根本就看不到他。
有时,我也会想,他为什么抱怨而不沉默并继续努力改变现状呢?就像那时被班主任说过后,他依旧在下次的考试中夺回了年级第一一样?
也许他只是不想再强迫自己优秀了,这么多年,他也许真的是累了。
看,生二胎太考验父母了。至少我们父母这一代做的最好的就是把我们养大。
其实,孩子的心理健康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80后作为父母的当下能把孩子教育的更出色,却没人敢保证有多个孩子后,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均的爱,毕竟他们也都是在不均衡的爱中长大的。
如果可以,就别生二胎了,能让一个孩子在身心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做为父母已实属难得了。
如果想生二胎,并有把握能让孩子得到平均的父母之爱,兄弟姐妹的手足之爱,请再与即将晋升为老大的孩子好好谈一谈,如果你以为他只是个孩子无需多言的话,恕我直言,你一定不会是个好父母。
生不生二胎,都是自由的,但请尊重每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