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先森拆书系列20
本期拆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曾任通用汽车董事长兼ECO的瓦格纳说:“谁能猜到未来怎么发展?其实很难讲,不管收集了多少数据进行预测,但未来根本无法预测。”
——所幸事实并非如此,未来可以被预测。
未来可以预测,不是迷信,不是卜卦,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目前确定的事物、确定的目标或确定的原则,从而进行预测。
本书讲的就是如何预测未来,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迎接未来、适应未来。
预测未来的方法
方法1:使用趋势预测未来
用趋势预测?趋势不就是赶时髦吗?时髦这种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流行的东西确定以后还会继续流行吗?
“二战”结束后,美国军队归国,数百万家庭团聚,很快就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的“婴儿潮”:1946年到1964年这18年间,美国人口约7800万。
婴儿出生,是不是医院数量不够了?随后,是不是又幼儿园不够了?小学校不够了?中学校不够了?
事实上,的确不够。
在这个案例上,趋势的确代表着未来——从数百万家庭团聚,就应该可以预测出“婴儿潮”的到来,包括预测随后会出现的医院不够、学校不够等情况。可惜,当时并没有人预测出来。
既然趋势代表着未来,那么我去办个医院或者学校,是不是就一定能赚钱?冷静下来后,或许你也知道答案:未必赚钱。
既然“婴儿潮”是趋势,必然会导致学校不够;那为何学校不够这个趋势,不能保证我办学校就一定能赚钱?
答案就是本章以及本书的核心知识点。
“婴儿潮”是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而你办学校则是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化——受政策影响、教育质量影响、区域影响等。
所以,使用趋势预测未来,准确地来说应该是,使用硬趋势预测未来才有效。
书中继续用“婴儿潮”来说明硬趋势和软趋势的区别:“婴儿潮”人口步入老年,医疗需要增加,这就是硬趋势,因为人口数据固定。预计医护人员短缺,则是软趋势,因为可以采取行动改变。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得出预测未来的方法了: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
这句话又可以延伸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去哪里寻找硬趋势?第二个问题是,既然软趋势是可以改变,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软趋势?
第一个问题:去哪里寻找硬趋势?硬趋势的来源很多,人口数据是其中之一,另一种是科学进步。
科技进步,是本书重点要讨论的,详见下文。关于人口数据会促发硬趋势,我们可以来看看中国目前的情况:在长三角的一些新一线城市,外来的新增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当地人口,再加上二胎政策放开,幼儿园非常紧缺。这就是硬趋势。那么,去办幼儿园就一定能赚钱?通过上文的解释,想必你已经知道了:未必赚钱。这是软趋势。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保证开办的幼儿园赚钱呢?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个问题:既然软趋势是可以改变,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软趋势?
作者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很简单,换个提问方式。
究竟怎样才能保证开办的幼儿园赚钱呢?换个提问方式就是:市场上究竟需要哪种教育模式的幼儿园?或者说,哪样的幼儿园会最受市场欢迎?
书中以汽车为例。新兴国家未来10年的汽车需求量非常大,这是硬趋势。虽然会有季节性消费、经济形势、地区政治政策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影响的威力远不及汽车需求量这一硬趋势。那么,由谁来生产销售汽车,这是软趋势。
换个提问方式,我们就可以在软趋势中重新发现新的硬趋势了:市场上究竟需要哪样的汽车?或者说,哪样的汽车最受市场欢迎?
显然,汽车将越来越小、越省油、越环保,最后不再完全依赖汽油。由此,这样的汽车,显然会是硬趋势。
方法2:基于你所知道的事情预测未来
你现在知道了,丰田这样的车很受欢迎。那是不是表示,生产丰田这样的车,就一定有市场?
作者指出,不应该只关注丰田目前的模式,而应该自问:“从硬趋势来看,四到五年后的丰田会怎么做?”接着就能以丰田的未来为范本,调整公司运营策略,进而跃居产业龙头,不必一直玩命追赶别人了。
看到这里,你或许又要说了:我怎么知道四到五年后,丰田会做什么?
作者直接甩出了答案:科技进步的8大路径,或者说是8个硬趋势。每个可单独成为硬趋势,而一旦结合起来则威力巨大。
1、去物质化:还记得“大哥大”吗?现在,你使用的则是更轻更薄的智能手机。还记得台式电脑吗?现在,你使用的是更方便携带的笔记本或掌上电脑。这就是去物质化——制造工具所需的材料不断减少,容量和性能却不断提升。
2、虚拟化:这一点很好理解。淘宝让购物虚拟化,微博朋友圈让新闻虚拟化,网络社区让交际虚拟化。
3、移动化:不需要携带钱包,打开手机微信支付宝就可以买汽车和支付停车费了,这就是移动化。当然,还包括不需要去办公,可以随时随地办公。
4、智能化:当你在路上开车的时候,仪表盘突然闪了起来,告诉你有个轮胎快没气了。你的全球定位系统则告诉你:“前面3公里处的加油站有充气设备,请于下个路口右拐前往。”你的车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因为它是智能车。它有智能的轮胎,而且联网了,还知道汽油不够了,所以指示你开往最近的加油站。
5、网络化:这个就不需要赘述了吧。
6、互动化: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等社区网站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互动平台。互动的程度越高,参与程度也就越高。今天的交互程度比昨天高,而明天的交互程度又会比今天更高。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广播等一些传统媒体,虽然可以通过电话接入环节为观众提供互动机会,但只是凤毛菱角。本质上,这些媒介主要还是单向传播资讯和观点。所以,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等社区网站撼动了新闻业的基石。
7、全球化:产品生产销售到全球市场是一回事,依照当地需求将产品定制化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亚洲版的丰田跟美国版的丰田就是不一样的。企业结构同理。董事长的护照上盖了多国出入境印章是一回事,董事会由不同国籍人士组成又是另一回事。全球化不是政治趋势转变的产物,也并非由官方倡导,而是由科技驱动的。
8、汇聚化:80年代,加油站和便利店合二为一;90年代,咖啡店和书店合二为一。如今,电信、消费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三合为一。就连我们的手机,小小的一个手机汇聚了通话、邮件、短信、摄像、照相、支付等多个功能,这就是汇聚化的体现。
或许,你又要问了:为什么说科技进步(上述8个路径)会是硬趋势?这是因为3股强大的硬趋势力量在推动着上述这8个路径在高速发展。同样的,这3股强大的硬趋势力量,各自都具有改变社会的力量,3个合力更是威力无边。这3股强大的硬趋势力量分别是:运算处理能力、带宽、存储容量。
书中介绍,下一个技术大转变是光子革命:用激光和全息晶体来存储信息;运算处理也将迈向新境界——纳米技术和量子计算。据说,研究人员正在研发纳米计算机,它能在单个原子上存储无限的信息(称为量子比特);而宽带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远超其他二者。从铜线到光缆,现在我们又有了无线技术。光纤将继续作为未来的主要通信方式,但是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够增加有线和无线带宽,而且它们几乎没有上限。
迎接未来的策略
MP3和iPod“干掉”了录音带、索尼随身听和CD;iPhone“干掉”了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情况,就是基于带宽、处理和存储能力的迅猛发展。
既然未来的趋势是科技的垂直化的迅猛发展,那么迎接未来的唯一方式就是变革——不是变化,是变革。
变化意味着本质上继续做同一件事,只是在程度上有些差异;而改革意味着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录音带、索尼随身听和CD,只是改变了我们听音乐的方式;而只有MP3和iPod,才是从本质上变革了我们听音乐的方式。再比如,亚马逊让人们的购书方式发生了变革,进而让人们购买所有商品的方式产生了变革。
如何变革?首先,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未来所有的领域和专业,企业和组织,都将发生根本性、基础性的变革;其次,变革不是使用新的方法来解放思想,而是需要彻底改变思维模式本身。
一、不能只盯着后视镜
美国在新政期间,在哥伦比亚河上,建了一个水力发电厂。这个发电厂运营至今再来看,却是低效、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极高,并逐渐老旧。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把他们全部拆除吗?可它们仍然可以运转啊!
这种纠结,你或你的公司一定也遇到过:想要舍弃,却运行良好;想要再进一步,却力不从心。并且它日渐陈旧,成为我们在21世纪的绊脚石。
该怎么办?是否要被这些沉重的旧物拖累?
作者说,表面上看,继续使用旧系统会更容易、更便宜,产生这一错觉就是因为只看后视镜。如果往前看未来,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基于硬趋势看未来,很显然,从内到外进行转变,比由外到内被动转变成本更低。
作者继续指出,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继续保留是一种自杀行为。比如,销售CD,对于音乐公司来说是遗留系统,几大唱片公司将这个遗留系统视为汪洋中的浮木,不忍舍弃。而苹果根本无视它;再比如,摩托罗拉因为紧咬模拟技术不放,最后完全失去了市场主导地位。
二、再创造势在必行
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趋势。变革一定会发生,就在我们身边,不论你希望与否。而再创造,将由我们做主,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
宝丽来看到未来是数字化的,但它仍在模拟相机市场上做困兽之斗,结果一败涂地,最后破产收场。柯达苟延残喘近10年,结果如你所见。摩托罗拉在模拟手机市场,也重演了同样的命运,最后完全失去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再比如医疗行业。传统的医疗模式是,有病再去治疗,于是,我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治疗的成本飙升,并尝试着寻找支付得起的方法。只有及早发现疾病,才能进行预防。癌症检测胶囊就能够检测到早期癌症,也就意味着能够预防癌症。而这种检测胶囊的成本正在逐年降低,未来不再是一种奢侈服务。
与此同时,就实际治疗疾病来说,尖端技术进入医疗的速度非常快,但在涉及到医院管理和医疗系统时,尖端技术的进入就非常缓慢。医疗领域的诊疗技术和管理系统(包括供应链、传输系统到结算和保险的各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比如说,我们去看医生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挂号,然后是漫长的等待。无论你预约的时间是几点,从来没有准时过。实际上,技术完全可以让我们在诊前的晚上在网上提交信息,在我们出现在医生办公室门口时医生就立即知道我们的姓名、病例和就诊原因。
这样情况,你一定很熟悉:拨打信用卡中心热线电话时,致电航空公司(前提是你已是他们的会员)时,客服都能第一时间报出你的姓名,查询到你的信息。
回到上述医疗问题上来,可见这根本就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
“即便是陈腐的医疗机构也无法阻挡技术变革的急流。”作者说,健康信息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洞悉未来变革奥秘的企业,将会成为转型的推手。
自我改造与把握硬趋势结合起来,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生活中,你都能创造巨大的胜利。
三、反其道而行
网上鞋业零售商Zappos公司会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四周的培训。前两个星期,他们会了解公司的历史文化和客户服务理念;后两个星期,他们接受岗位培训。并且整个月都是全额工资。
然而,在第一个星期结束时,公司会询问新员工是否想要离职,想离职的人不仅可以领到这周薪水,并且再加赠2000美元的现金,不再参加任何下一步的培训。
公司将它称为“立刻走人红包”。其余三个星期也适用。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们要确保雇用真正想在那里工作的人。总裁谢家华说:“我们在2007年开始这个政策,约3%的新员工拿了红包。2008年,只有不到1%的人拿了红包,所以我们提高了红包的金额。只要看到拿红包的人不够多,我们就会加码。”
有些公司提供奖励吸引人才,也有公司提供更诱人的奖励来留住人才。但Zappos公司却提供2000美元要你消失。而从办公室气氛和员工士气上看,Zappos总部是美国最好的工作场所。
为了留住人才,Zappos采取了反其道而行的方法。
作者说,在寻找核心问题的过程时,有一个方法可以让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
——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
近年来,燃料成本不断上升。于是,美国从玉米中提取乙醇。但是,研究显示,需要消耗10加仑的燃料,才能种植足够的玉米来生产7加仑的乙醇。显然,这是净亏损的生意。不仅如此,乙醇需要的玉米是食品和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作物,于是燃料与食物供应直接竞争,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粮食成本上涨。
SunEco公司的CEO土壤复垦专家丹·高奇,通过研究,反其道而行,找到了“大自然的败类”、无处不在的、生长在每个角落和每种极端环境中的“藻”,来提炼油。
这样生产出来的油,相当具有成本竞争力,每桶只要30美元。
使用发现,车子的功率没有损害,相当省油,并减少了82%的颗粒排放量。相比石油,水藻油具有更轻更高的润滑性,用它发动车子更容易。
有数百个逆向思考的想法能够证明我们将进入多能源的未来。比如,风电技术、沥青提取技术等。
四、去商品化找到核心优势
如果你还在询问顾客想要什么,然后提供给他们,你将错过巨大的机会。比如,顾客不知道自己想要一台iPhone,直到苹果递给了他们;老年人也不会想到需要一双可以保持平衡的鞋防止摔倒,因为他们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存在。
对于企业而言,迎接未来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能力。
具体怎么做?去观察客户即将面临的未来,看看他们未来的硬趋势,看看他们未来的确定性;去发现客户将会面对怎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发生之前就解决。这样,等你的客户遇到这些问题时,你手中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基于此,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新技术新产品,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
作者的朋友莉莲做房屋中介,年销售额惊人。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对客户而言,找房子、卖房子是痛苦的过程。从老房子搬到新房子也是。所以,我开始思考可以让整个过程更为轻松的方式。”
比如,莉莲是全美第一个为每位客户设立独立网页的房地产经纪人。在这些个人网页上,她放上了每个房间的照片、每个窗户外面的景色和周围院子的景观等。
一次,莉莲在英格兰度假时发现,英国黑色的出租车可以使乘客在后排座位上能面对面讲话。于是,她购买了一辆,把它运回美国。此后,她带着客户看房,都让司机开着这辆车接送。在车子里,她可以坐在后排,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由于英式出租车的与众不同,客户也会回去告诉他们的朋友,达到口耳相传的效果。
成交后的搬家阶段,她还免费负责提供搬家服务,协助客户的孩子入学等等服务。
莉莲的成功就是完全将房地产业务去商品化,发挥了自己的核心优势,即帮助人们顺利地向新生活过渡。
Zappos做的是鞋子的生意吗?“希望十年内,”Zappos总裁谢家华说,“人们会忘记我们以网上卖鞋为开端,当你说起Zappos的时候,他们会想,哦,那家客户服务超棒的公司。”
这才是他们的核心优势:不是鞋子,而是为客户服务的方法。
书中,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明去商品化找到核心优势的重要性。一次,作者去广播电台做演讲,这些知名的主播却万分担心数字广播新媒体会挤压传统的广播电台。作者指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核心都是声音内容。也就是说,声音内容,才是他们应该把握的核心优势。
在周围持续出现爆炸性变革的情况下,要保持领先地位,需要你和你的公司要形成不断去商品化的习惯。一切都可以成为商品,任何产品或服务都可以去商品化。
未来究竟会是怎样的新世界
未来是“兼容并包”的新世界
90年代末,专家预测,几年之内商场将消失。现实是,商场仍然存在。
因为旧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优势,新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独特的性能。比如说纸,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可折叠,而且最重要的是,当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它不会消失。
所以,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世界,而是一个共生的世界。纸和无纸化、网络和人、数字和模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生。
书中也给出了秘籍——使原有技术留存下来并找到新增长点的秘密,就是让这些拥有老技术的组织拥抱新技术,以创造性的方式整合新旧技术。
比如说,如果一份报纸的印刷版和在线版不同,那么同时保留就是可行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报社已停业或业务下降的原因所在。他们的技术虽然创新了,但只是用新技术做旧东西。大多数的在线报纸版面是重叠的,而不是互补的。他们没有提供革命性的内容,只是以数字形式提供相同的新闻。只有少数报社看到未来,并尝试探索各种新的功能来达到内容互补,包括互动栏目、博客更新、微博等。
未来是分享的新世界
作者朋友的公司组建销售团队,采取竞争的策略,以提高公司销售额。实际上,许多公司销售团队,都是在搞内部竞争。
但作者却说:“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但它是一个稀缺性的模式。从丰饶模式思维来看,你应该告诉你的销售团队:如果中间任何一个人业绩落后或遇到困境,大家应该一起合作,找出能让那人追上来的办法。如果大家都集思广益,而不是竞争,我们都会变得聪明、更好、更快。”
几个月后,这位朋友告诉作者,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个方法,采取这个方法后的确受益匪浅。但是,老板并不喜欢员工们如此团结,相反,老板一意孤行希望员工独立工作、互相竞争。
“很显然,老板存在稀缺性的思维定势”,这位朋友说,“这种思维定势阻止我们共同努力和进步。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但我看得出来,如果待在那里,我的未来会受限制。”
没过多久,这位朋友离职了。
所谓稀缺性的思维就是,我要保留所有的想法,不被任何人所知;分享性思维就是,要分享所有最好的想法,增加共享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科技的飞速发展,会创造一个丰饶的世界。而互联网的真正潜力,是将无限的知识共享和交流互动。在稀缺经济中,头条新闻总为少数媒体垄断;而在丰饶经济中,博客和播客让每个人都掌握了媒体的力量。在丰饶的世界里,随着越来越多人接受分享思维,人们会找到强大的工具来塑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合作比竞争更有意义的时代。
未来是沟通合作和信任的新世界
我们说这是信息的时代。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
在百度上搜索上海到北京的航班,不到一秒钟就可以得到数万条结果。这就是信息。
技术能让我们获取很多的信息,所以信息的价值不增反减。
但是,专业的旅行社或在线旅游网站会将信息进一步分析,按照日期、价格等信息分门别类。这样,你只需要给出日程安排、航空公司偏好和预算,就知道应该预定哪趟航班的什么舱位了。这时,信息就变为了知识。也就是说,当你可以根据信息采取行动时,信息才会成为知识。
而智慧又比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智慧从知识中提取,是纯粹的指导方针,跳脱内容和背景之外。比如,尽管网络发达,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航班酒店等出行的信息,但仍旧需要旅行社来管理复杂的旅行日程。这是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喜好和需求,能够帮我们制定出理想的行程,更重要的是,比我们自己动手更省时间——他们把信息转变成知识和智慧,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咨询服务。
这也正是从信息时代向沟通时代进展的原理。信息是单向和静态的,并不必然导致行动,并常常浪费时间;沟通则是双向和动态的,通常引发行动,并常常能够节省时间。
所以,下次你讲完电话,问问自己,多少时间是分享知识和智慧,又有多少时间是在提供数据和信息?提供数据和信息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分享知识和智慧,则能帮助别人节省时间。
这一点,做产品的一定要铭记于心。在今天的大环境里,时间越来越值钱。
未来也是合作的新世界。合作与协作不同。协作是指两个人各做各的事,同时彼此给予对方一些配合;合作不仅是彼此配合,而且是共同创造未来。
信任很重要,但打破信任很少会被察觉。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客服或销售给你打电话,说:“我们针对新客户推出低费率方案(实际上,你是他们的老客户),但是由于您是我们长期的忠实客户,我们也把低费率提供给您。”
接到这样的电话,你喜出望外了吗?请打住!难道你没意识到:我亏了多久了?
世界去物质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依赖于信任。而价格变动、改变政策、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几乎都会产生摧毁信任的可能,所以,你在行动时需谨慎。
如果一个公司裁员数千人,那么仍然在那里工作的员工会作何感想?这,取决于你如何裁员。通过为裁掉的员工提供再教育再就业的咨询、服务和支援,就可以让所有的员工信任你。
未来是更加人性化的新世界
虽然我们的谋生工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革,并且未来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但是唯一不会改变的是我们的人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依然非常重要,甚至比现在还要重要。
技术可以降低人性化,也可以使人性化发光发热。这,取决于我们的意愿。我们可以被动改变,也可以主动改变。作者说,我们一定要推动,那不是技术的变革,而是人、社会、心灵,是内在的变革。
科技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我们在勾勒未来时,心中一定要有蓝图,而不是被动地维护自身利益。
关于本书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作者: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
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
译者:金丽鑫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
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