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之前先抱个大树,我今天说的这个表示论,其实就是现代语言讲的古代名家的名实之辩,只是范畴上对名的部分稍微扩展了一点而已。
首先,我们从数学里面的群表示论这个大家比较容易了解到的领域的开始。一般而言,一个群有多种表示。所谓的表示,是指这个群在这个表示上或多或少的通过其表示,把这个群的自身的结构进行了展现。这个是表示这个名字的来由。
当然,岔开一点话题来说,一个表示可能比较完整的表现了一个群的结构,也可能比较粗略。前者的极端是这个群自己就是自己的一个表示。后者的一个极端是拿仅含单位元的群来表示。这两个东西稍显蛋疼。反正,表示里面有表示的好的,也有表示的不怎么样的,其中能够完整表示群的结构的叫做忠实表示。这些大家应该都熟悉,我就是随口这么一岔。我要讨论的是关于表示本身这件事情,所以关于特征标那些就不扯了。
从群表示这个事情上,我们可以发现“群”这个事物,它可以用其它的“群”来进行表示。它的特质可以在表示中得到体现。这个是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我们来考虑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把一个群用另一个群来表示?
可能光学了群表示论,不怎么经常用群表示做事情的话,这个为什么也许还不是那么好体会到。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讲什么问题的时候,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数学的原则就是化简。把负责的东西利用已知的知识分解成简单的各个部分,把不熟悉的东西用熟悉的东西去理解、描述。
这个是人类的一个创举。这件事情不仅仅在数学上,整个人类历史都是依靠这个发展起来的。
我以前有个学语言学的朋友,我说你学什么方向,她说她学隐喻。我问她这个是什么,她说如果我们想表达股票价格在增加这个事情,一般我们说什么,我说都说“股票在上涨”。她说你看,上和涨这两个原本不表达价格增加的词,你拿来描述,实际上就是隐含的在把股票价格比喻成河流水位这个东西。
这个就是隐喻,人用生活中熟悉的语言词汇去描述抽象的概念。为什么这么做呢。只有一个原因,因为人比较熟悉这些词汇,而抽象的那个概念用这些熟悉的东西去描述时,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回到群表示论来,我们总是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或者比较难于直接处理的群,用我们很熟悉的矩阵群来表示,为什么这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矩阵群嘛,太方便处理了。
现在我们稍微把视野扩大一点点,其实并非只有群才有表示这个东西。常见的代数结构里面,群、环、域都有自己的表示。我们都可以像研究群表示论一样,去研究环的表示论、域的表示论。不过群的表示论是这些表示论的基础。不过说回来,半群、幺半群这些也有表示论,这些应该是比群表示论要基础点的。
然后我们来看看一个我们也非常熟悉的东西,复数。这个东西稍微复杂点,它身上有很多结构。不过不妨碍它具有多重表示这个事实。我们经常用到的两种表示:直角坐标表示和极坐标表示。我们稍微细致一点来看看这两种表示有什么差异。直角坐标表示做加减法很方便,而极坐标表示做乘法、乘方很方便。这个高中生都知道。如果谁拿一个做加减法的问题的时候用了极坐标表示,那么只能说这家伙蛋疼的不行了。聪明点的办法是把极坐标表示转化为直角坐标表示之后再做加减法。
看到没,这个时候我们涉及了两件挺重要的事情。
第一个是一个事物(注意我们现在已经不局限于群了)的各种不同表示虽然都表现了事物的特质,但是由于表示所基于的平台不同,不同表示会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实际上都是这个被表示的事物所具有的。你不能说直角坐标表示算出来加法的结果就一定对,而硬是用极坐标表示算出来的就一定不对。其实仅仅是一种表示算起来容易,而另一种表示算起来难而已。这有点像盲人摸象,一个人摸出一种样子,但是并不代表任何一个人摸出来的都不对。只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同一个事物而已。
第二个事情就是,不同的表示相互之间可以转化,不存在完全孤立的表示。不过这个是有个限定条件的,就是这些表示应当都是忠实的,不然不行。我们可以从忠实表示转化到非忠实表示,但是反过来却不行。这中间有一个信息的丢失过程。实质上是蕴含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在里面,熵在增加。我们不讨论熵增这个事情,跟今天的话题无关。
这两个关于表示更加一般性的特质我们总结一下。一个是不同表示在不同侧面上表现一个事物。另一个事不同表示之间可以相互变换。然后其实还有第三个特质,这个才是哲学味道非常浓厚的。
我再问个问题:我们可以不借助任何一种表示,而直接陈述一个事物本身吗?
也许会有人尝试这么做,不过我抱定一个信念,我们对于事物的描述和理解,其实是建立在各种表示之上的。
举个例子,苹果这个事物。如果我们用眼睛去看它,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并非苹果本身,而是它所散射出来的光线在我们视网膜上所呈的实像。甚至于我们都没有直接“看到”这些光线,我们仅仅是感知到这些光线激发的神经元所传送来的电脉冲而已。你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苹果的视觉表示。那么我们用嘴巴去说它,呵呵,我们就涉及了声音、语言多种表示的范畴。简单从语言上说,中文的“苹果”、英文的“apple”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示。
所以说,从感知论的角度来说,我们就脱离不了表示这个东西。因此,对于我们的意识来说,它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表示基础上的。我们的意识无法脱离具体的表示去认知事物。这个是主观角度的,我更倾向于客观表示论的观点,事物本身就是以各种各样的表示存在于世界上的,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不过这个主观、客观的区分实际上有鸡生蛋蛋生鸡的味道,扯不清楚的。不多说。
然后我们总结表示论的三个特点:
1. 事物有多种表示, 各个表现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2. 事物的表示可以相互转化变换;
3. 不存在能够完全脱离表示而独立存在的“纯粹”事物。
这个就是表示论的三个核心。可以看到,它确实比群表示论更加泛化了。
最后,总是抬头看星星,自己脚底下的路还是要走的。光抬头看星星不留神栽沟里的那种人叫书呆子。还有一种看星星的人,看完了星星可以告诉船长往那边走的,这种人比书呆子有用,叫领航员。我也不打算帮别人谁领航,反正能帮我自己领航就好了。最后这点,我讲个小故事,我了解了表示论之后拿它领航的事情。
中国人学物理,如果出不去,就得烂在国内学术圈里,成个歪瓜裂枣什么的,这种事情我不愿意干。所以我没本事没钱出去,就果断决定毕业了转行。于是我去做软件了。在设计软件的时候,我发现,其实软件上要表达的事物也是具有多种表示的,在数据库里面的数据表示,在界面上的可视化表示等等。然后在可视化表示里面,还有列表表示、图形表示等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式。于是我发扬自己给自己领航的精神,在写这些代码和结构的时候,选定了一个易于操作的表示作为中心表示,来接受各种操作的控制,而其它所有的存储、显示上的表示都向这个中心表示看齐。
简单说就是,如果操作,则直接到这个中心表示上来做操作,而后再把操作的结果从中心表示用变换传递到存储、显示各个环节上去。结果这么一弄,我发现我要处理的问题简单了,程序的可靠性和写程序的时候的复杂性都得到了优化,用非常少的代价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成效。
好了,关于表示论,挺有哲学味的一个东西扯完了。
后记
有朋友跟我说你这个写的不友好,太烧脑,我在偷偷笑。有人喜欢阳春白雪,有人喜欢荆棘丛中信步游,何必强求口味一致呢。我就属于后者,看文章收效上,喜欢挑战自我思维能力的同好还是挺多,不如分享点其它小小心得,一起来享受下大脑超频的乐趣吧。以下文章均是入选过首页推荐的文章,质量上该算还过得去,至于错别字嘛,呃 ~ ~ ~ ~ ~
* 状态机提要 http://www.jianshu.com/p/0fcb22706090
* 神奇的λ演算 http://www.jianshu.com/p/e7db2f50b012
* 强人工智能?中文房间?我们能够认知什么? http://www.jianshu.com/p/17c85d5aae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