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了一下从小到大的同学,发现真的是不同的境遇,不过人生还有几十载。暂且说一下目前的情况吧,或许他们的孩子以后会出人头地也说不定。村里面的幼儿园,小学,初中。
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幼儿园我们只需要上一年,不像现在我表弟当时镇上,小班中班大班,需要上三年。之后的小学同学几乎都是从当时的幼儿园的班过来的,后面一年级一个班。再后来学生多了就分了班,1班的同学大多是当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2班是当时新来的老师带的,当时的班主任比较喜欢打人,虽然她也算是我的伯乐,不过挨打的心理阴影到现在还有。后面换了班主任,她去了华承初中。小学一共有过四任班主任,前面的几任老师都比较负责。最后一届班主任是3班的班主任,当时学习流失了一部分,分到了1班和2班。当时有女同学小学的时候就结婚生孩子了,不过听说年纪比我们大。
小学同学被分到了两个初中,有关系的专门弄到自己有亲人在的初中,但是教学质量并没有赵中好。初中进入高中后,大家又流向了不同的高中。初中有一个女同学,双亲去世,后来就辍学了。虽然老是跟爸妈吵架,但是想想把我放到那个条件下,估计我的现状也好不到哪里去。
好歹一路平安上完了高中,分数线刚过一本线,其实高考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考上了一本,也还算是不错的了。后面想着高考发挥不理想,大学学得还算认真,后来保研到一个985学校。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实训,工作。其实就是软件培训,然后找工作。
不太知道90后农村平均受教育水平是什么水平,9年义务教育之后,大部分都能上完初中。除开一些特别不爱学习的,早早结婚生子,承担起生活家庭的责任。城镇的孩子基本都能上完本科,专科。毕业后一部分人继续读研,少数一些继续读博。还有一些出国留学,然后在国外工作。或者回国去高校,不得不承认,孩子的教育成长经历离不开家庭或者说世世代代的背景。幼年丧母,丧父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很重大的。
所以,梳理了一通,发现我是我所知道的同学里面学历算比较高的。不过毕业的各行各业的同学里面,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实力比较强的目前还都不错。也有生意在老家做的还不错的。文理分科,高考填报的志愿把大家分向了不同的渠道。后面渐渐没有了共同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