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读三国演义故事学人生智慧智勇胆识(第4章)
是日,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酒行数巡,卓按剑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群臣惶怖莫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两个在筵上对敌。正是: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
且说董卓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杀。”袁绍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卓谓太傅袁隗曰:“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隗曰:“太尉所见是也。”卓曰:“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皆云一听尊命。
丁原公开反对董卓废帝被杀了,袁绍又跳出来公开反对,不怕也被杀吗?其他大小官员们都不敢公开反对,只能暗中愤怒。袁绍这样做风险很大,差一点被杀,董卓如果命令吕布杀袁绍,则袁绍没有保命的希望。幸亏有李儒劝阻。董卓在高官中滥用强力强迫服从,滥杀无辜及反对者必然会导致口服心不服,必会树立更多公开及隐藏的敌人,失去更多的人心拥戴,激化矛盾,久必生乱。
董卓应当从丁原/袁绍等拼死反对废帝中看到废帝的阻力强大,应当放弃废帝换帝,改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则董卓是实际的皇帝,实际上拥有皇帝的权力,名义的皇帝只是自己的傀儡,玩偶,道具,工具,像曹操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则反对董卓的人及力量就不会那么多,那么强大了,董卓执政的时间可能就不会只有3年了。
袁绍冒着生命危险带头反对董卓废帝,无形中袁绍成为反董的领头人,为袁绍树立了反董的声望
宴罢,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曰:“袁绍此去若何?”周毖曰:“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伍琼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卓从之,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董卓向周毖与伍琼问计如何处理逃跑的袁绍,周与伍二人建议董卓封袁绍为太守,使袁绍不反叛自己,董卓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这个建议是错的无效的,袁绍获得官位成为一方军阀,带头反董讨伐董卓。众多事实都说明董卓做为统帅对别人建议的好坏是没有分辨能力的,说明他没有帅才而做帅,迟早会败亡。
这个建议后来为周/伍二人带来了杀身之祸被杀,说明对恶主是不能提建议的,建议对了可能无功,建议错了是惹火烧身惹祸上身,甚至有杀身之祸。
袁绍则是因为董卓的愚蠢而因祸得福,由逃亡逃犯变为一方太守,一方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