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道德经》的这条路上,越学习心里越是觉得其深奥,也觉得越来越有趣。同时感恩腾讯会议家人的智慧陪伴,尤其感恩恩师华老师和张老师智慧引领。
在学习《道德经》第57章《条框越多,社会越乱》中有一句“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我理解为,人在不能真正理解忌讳所为何来时,其忌讳就是对精神的束缚和禁锢。使人畏手畏脚,不敢去尝试和探索。从而很难大有作为。
于是我从条框,从天下多忌讳,联想到戒,明,真。经过华老师和张老师的深入浅出的启悟,愚笨的我只是浅显的理解了一些,但也愿意在此分享。
以下是我受认知所局限的当下理解转化:
戒,我目前分为无明戒和有明戒。
无明戒(入世间法)是你可以不知其所以然而要遵守的断恶向善的方便法门。就像学校的校规,社会的法律法规。因为遵守学校,社会秩序良好,井然有序。而此戒,你明与不明都得遵守,是一种行为的指导和约束。有些速成的感觉,拿来就用。
有明戒(出世间法)是将心打开,以天地,水,太阳为依照,去发现他们的特征特性,以此为参照与当下的自己相对照的格物致知。看清痛苦的本源之所在,没有任何的束缚,不改你就痛苦,不愿痛苦就顺天之道与天地父母共频同震。全是自由。是去看,去领悟的实修实证,是格物后的明理,明本,是将良心唤醒的过程。是良心(道之心)引领当下自己并与之和解的过程。
入世戒 ,出世戒是相辅相成,就像楼梯可以实现接力。但不用太教条。反到成为了金箍奏。是相辅相成的辅助探究过程。就像树有果我们不耽误品尝,但也不耽误我们去种树,施肥,浇水后的丰收。
明:
以小着眼,明,明觉,能觉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个字的发音,说话时保有的态度都要明明白白的觉察到。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
大明,明无我的生命实相(肉身是我,而支撑我生命的所有都是我的生命);明道的特征特性(宇宙的恒常变化是无常生灭变化,因果律,而且要实修实证去践行体悟。
悟后起修方真修,在践行中最后达到无所求的境界,八风吹不动的感觉。
真
最早我以为的真是做真实的自己,说真话,想嘛说嘛。真实的呈现不骗人,这个真是缺智慧的,有了一种把别人当成了垃圾桶,随意倾倒的感觉。
后来在研习道德经中我常常思考,再后来在华老师分享文章和语言中,我真切的意识到真分为向内真和向外真是不一样的。例如看清自己内心的情绪,起心动念,不逃避真实尊重接纳面对(一种慈悲的真),并试着与之和解的过程。
向外真,真心的要帮助别人。带着慈悲心的做个明眼人,要看清环境,此人的心理状态,认知程度,理解力,善因是否具足等,做合适的恰到好处的引领!也就是水的智慧 ,善观因缘, 适时而动。是懂得取舍的智慧。例如,今早与我一朋友直播聊天时,她的分享让我有了一些想法,于是我选择了微信私聊,在聊天时,我清晰的觉知自己的语速,说每句话的心意,在放慢速度时,我又好像立刻看到我朋友今天的情绪说自己有些缺失能量的话立刻浮现脑海,我就以解剖自己着手,以交流探讨为线,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很顺畅的完成了交流,而且我自己也有了新的收获。要在以前我一定会不分场合的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此刻,我才理解真正的真,是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 ,此话是真话 ,是由心而出不攀缘,不奉承,但会有选择的随顺因缘而出。如果说不好而引起别人的嫉妒,憎恨便是自己缺失了智慧,如此反到不如止语,等待,静观,合适的极致都需要莫大的智慧。
今日言仅今日悟。
时刻提点自己
你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你觉得往往就是抓取心的开始,世事无常生灭变化,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觉得判断任何事物。
不思善,不思恶的当下。(六祖慧能)
便不会卷入是是非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