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位”“开黑”“五杀”“上车”“吃鸡”......
如果你对这些词感到陌生,那很可能你最近跟孩子的沟通时间是不充分的。因为这都是时下最流行的手机游戏里边的术语,也就是你孩子常常在嘴边唠叨着,不吃饭甚至“爱不释手”的原因了。
很多家长常常觉得,孩子们闲暇时间玩点游戏无可厚非,可现实往往是家长一旦松了口,孩子们就开始变本加厉了。
天天抱着个手机一直玩,让人看到就不由自主地一阵火大。为了不让孩子玩游戏,天天还得跟他们斗智斗勇,绞尽脑汁、满心戒备。
冷静、客观地思考过后,我觉得对以下问题家长朋友需要反思:
我们对待游戏的态度是不是有点过激?
游戏的危害到底有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
玩游戏和孩子的学习成绩能不能互不干扰?
-1-
家长常见的3个误区
误区一:孩子不懂事,才会容易沉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发布了一份《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蓝皮书,里面有这样一份调研结果:
年纪越大的孩子,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越高;年龄较小的孩子,对于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世界反而保持着较高的警惕性。
是不是跟我们心中想的答案大相径庭?孩子们沉迷游戏、无法自拔,跟年纪小,不懂事,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价值观不成熟似乎并无必然关联。
误区二:差生才玩游戏,好学生根本不碰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别人家的孩子。
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中,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绩优秀,是因为不玩游戏。自己家孩子成绩下滑、落后,就是因为玩游戏玩的;在他们心里,差生才玩游戏,人家好学生才不碰这些。
事实是这样吗?研究结果表示:成绩好的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更早。
数据表明,学习成绩处于上层的学生是最早玩网络游戏的那群人,他们在学前及小学阶段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82.6%;
其次是学习成绩中上层的学生,比例为81.4%;
而成绩下层的学生在学前及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的比例合计为73.3%,比成绩上层的学生低了9.3个百分点。
所以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差生才玩游戏,成绩好的人根本不玩游戏”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并不能站住脚。
孩子的成绩好不好,不能只单纯地归结为游戏所导致。它和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其他因素也有很大的联系。
误区三:网络游戏坑害钱财
新闻和法制节目里的极端案例往往让人不寒而栗,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网络游戏中花钱是一个非常罕见的行为。将近八成(79.7%)的学生从未在网络游戏中投入过一分钱。
数据告诉我们,可能这个担忧多少也有点杞人忧天了。游戏公司肯定也明白,孩子游戏消费的金钱来源,得罪家长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换个角度想想:游戏公司和家长其实是同一战线上的,只有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 -
如何平衡游戏和教育
家长都是深爱孩子的,也自然懂得寓教于乐这一浅显的道理,并且在孩子牙牙学语之时就做过不同方向的尝试和探索。
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玩”的概念也不断变化。00后的孩子本就生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游戏就不可绕开的是他们爱玩的东西。面对孩子喜欢玩游戏这里我实际想说的还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古人的策略其实更值得家长朋友借鉴。
那么家长该如何因势导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和发挥游戏对于孩子学习、成长中的正面影响呢?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天性爱玩是孩子的本性,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监督、培养孩子自控的能力。
研究表明:父母对成绩处于上层和下层学生网络游戏控制的差异最多地体现在规定玩游戏时间、监督玩游戏时间和限制玩游戏费用上,对上层学生比对下层学生的管控分别多了8.6%、10.1%和4.6%,尤其是监督游戏时间,超过对成绩下层孩子10个百分点……
首先,我们要和孩子约定玩游戏的时间上限(两次游戏间要充分休息眼睛)。
其次,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列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每一项任务可能需要的时间。
最后,关于游戏充值的问题,必须和孩子讲清楚,可以充值,但必须有度。
游戏充值的钱,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孩子对家庭的付出贡献的方式来适度给予孩子一些奖励,这些奖励他们可以适度来进行游戏消费,但必须让父母知情,否则就会失去这样的机会。
合理利用游戏的正向价值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家长也可以试着去了解一下孩子玩的游戏,然后举一反三帮助孩子去利用、发挥游戏的正面作用。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找跟游戏相关的杂志、书籍、游戏秘籍等,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上引向书本,这样不仅可以将孩子接触游戏的时间缩短,而且可以开拓孩子的知识储备。
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游戏升级、闯关背后的秘密,告诉他们人生的道理,曲径通幽找到亲子沟通的切入点。家长放下架子,不仅满足了孩子玩游戏的欲望,更加深了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对孩子以后成长都有很大裨益。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的人格会越来越完善,对世界的认知会越来越完善,他们的情感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关心尤为重要。
家长们一定要有这种意识,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子,做错了什么,对他们满意还是不满意,在任何一个情境下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疼爱要多于管教。只有这样,亲子之间的交流才会更融洽,孩子也能保持正确的心态去平衡学习与游戏。
写 在 最 后
即使没有游戏去沉溺,其他问题行为也随时都同样可能吞噬缺乏自控力的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引导、过于溺爱或疏于关心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各种行为问题的泥潭。
学会正确看待游戏与孩子的关系,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做到的事。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家长引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自控力,他们都能独当一方,笑对人生!
关注睡中听,每天了解教育相关资讯;睡中听,让天下没有为学习担忧的家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