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直在医院陪护家人看病,我自己也感冒了几天。天天呆在医院,精神闲下来了就开始观察医院的治病模式,我进一步理解了
医生们是怎么看病的?
现代的医院体系基本上是由建立在科学研究之上的西医在主导,西医诊病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一句话“对症下药”,这里面的关键是一代代医学研究者们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和对应的诊疗手段。
1. 检测体征指标,根据指标分科室
- 刚入院,第一件事情是分诊
- 分诊主要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主症病情
- 根据体征指标和主症病情进行分诊,挂号收费去相应科室看病
2. 监测体征指标,根据指标确定治疗方案
进入科室后,医生会继续询问详细的病情,并做进一步检查
这里有一个分界限,轻症病人和重症病人:
轻症病人一般都是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对症开药就行
重症病人一般是比较重的疾病需要进一步诊疗的
初级指标无法确定病症的情况下,医生会要求开化验单,抽血化验、胸透、心电图、B超等等,不一而足,不同科室需要常用的检验不同
医疗器械检验的指标出来后,医生会根据指标来和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和治病经验来对照,从而确定病情
确定病情是最最关键的一步,确定了病情进步上意味着这个以前有前辈已经试错并给出成型的治疗方案了,直接套用即可
如果根据化验的结果还不能确定病情,要么继续进行更多的化验,要么找一个类似病症治疗一下试试(绝大多数医生的做法是,先把能查全TM查了,最好一下子确定病情,这样风险小)
3. 观察指标变化,根据变化确定用药情况
- 如果你不幸是一个重症患者,而且第二步医生没有找到明确的可参照病情的话,到了这一步家属就得准备好钱包了,因为往往要弄很久才基本确定病情并针对性用药
- 我有偷偷跟随主治医生巡房,重症患者大部分的病症都是一个主症带着很多附加病症,单一明确的病情很少很少,医生们真的都是边治疗治疗边一下看看效果然后再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 所谓的治疗效果也都病人体液指标的变化,不同脏器对应的指标体系不同,医生根据主症病情会给药,如果指标见好说明有效,那就继续给药,如果没有效甚至恶化,那就换一种治疗方向
- 最终直到找到指标稳步下降的路子,医生才可以松一口气,给药到指标正常,然后放病人回家
- 即便病人觉得OK没问题要出院,也不行,必须指标正常才可以走,否则家属要签署免责声明
我的一些思考
人类的重大疾病一般是多因素互相作用造成的,就像查理芒格提出的Lollapalooza效应那样,多因素作用产生突变,那么仅仅监控指标是否真的可行,指标好了人就一定好了吗?指标不好,人就一定不健康吗?
医学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病情其实是有专门的对症治疗的,但是由于这个主治医生没有学习过或听说过,所以就采取了“推断、猜测”的治疗方案,病人能容易好才怪
我觉得未来的医疗需要中西医融合,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论加上西医的完善的指标监控体系和医疗设备体系,很多病都是可以攻克的,而不用等到人体克隆等容易出现伦理问题的治疗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