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程序员加班猝死的新闻,唐唐对此感到心痛不已,暂不提员工是否自愿又或赔偿之类的,加班本身,唐唐也是保持中立的态度,公司的业务需求,适度的加班,还是不排斥的。对于经常加班的人群,比如金融、IT行业的同志们,也要注意身体健康,都说身体的革命的本钱,毕竟身体出现病灶,受苦的还是自己。奈何我们都懂得这些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职场上,尤其在一些“狼性文化”的企业,那些拿命换钱的年轻人,在赚钱的同时更该照顾好家人,照顾好自己。唐唐相信,看文章的你,也是众多奋斗青年中的一员,记得奋斗的同时,注意身体,还有诗和远方等着你去体验。
人道酬勤,上天不止眷顾努力的年轻人,还有可能会带走他们。尤其是那些拿命换钱的年轻人。换着换着,可能就不在了。不禁想起网上有句笑话说:“那些随心所欲的年轻人,被疾病操一操,就老实了。鸡汤跟你说一百遍,什么不要熬夜,不要乱吃东西,都是假的,没用。”
想想确实是,不在乎身体的,生过一场病,就都懂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疾病”是最好的鸡汤,“死亡焦虑”才是最好的鸡血。
以前和朋友同学聚会的时候,话题聊的都是:八卦、游戏、电影、小说。今年见了几个朋友,聊的都是:结婚、房子、社保、就业、限购... ...甚至有个在保险公司做的老同学,当场推销起了重大疾病保险,介绍了A餐、B餐、C餐各自有哪些福利。每每回想起这个话题,心底总是一股悲凉。因为生老病死无从抵抗,所以这件事更显悲凉。90后这代人,可能感触会更深。病不起,死不起。我们的父母正在逐渐退场,你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接班人。包袱在你身上,就知道沉不沉。
以前家里出事了,你还能抬头看看,你的头顶有父母。现在家里出事了呢,抬头一看没人了,父母都在下面。自己才是最上面的那个人。顶梁柱的角色每一代都得有人来演,等你真正做了那根柱子,可能才会发现做柱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才会意识到柱子不能倒。因为除了自己,没有别人会替自己支撑。
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身边的亲朋好友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病倒下的,也一定听过不少肺腑之言。像多运动、学会调节压力、不要熬夜作息规律,但还是很少有人做到。
尤其如今奋斗在一二线城市,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我想他们大部分都是勤奋的,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透支健康,但却不能停止,为什么?
一是还没到临界点,二是抱有侥幸心理。为了赚钱、为了过得很好、为了多睡不吃早饭等等,这些理由,这些借口,大家可曾想,身体是自己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了健康,换来一身的疾病,值得吗,金钱能够买来药物,但未必能买来健康。
熬夜这个习惯,大概只有经历过彻底地病痛,才能彻底地戒除。这个问题本质是个成本消耗的问题。也许,耗没了,也就乖了。
无论是创业新星,成功的企业家,这类创业人都清楚,创业一是拼实力,二是拼运气。特别在健康资本这一块儿,有的人运气好,一连好几周只睡几个小时,早上八点上班,凌晨两点下班。熬夜是过劳死的主因,没猝死,那是极好的,能过就过了。有的人命不好,偏偏猝死了。这个太难说,毕竟身体是一个何其大的变量。大家都在拿命换钱,谁先死,谁后死,大概只有神知道。但凡处于创业中后期的人,都会开始特别注重身体的可持续性。方觉健康才是百年大计。
创业者到底有多拼,雷军自曝吃午饭只有三分钟时间,“我现在基本每天中午饭大概三分钟的时间”。三分钟吃一顿饭,一天开十一个会,尽管雷军素有‘IT劳模’之称,但这样的工作节奏,如果不是他亲口所说,估计一般人难以采信。大家都觉得雷军是典型的工作狂,互联网界的劳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雷军一样,不可否认有的人就是能每天只睡4个小时,还元气满满,但那是极少数。普通人应该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适当的作息,才能高效的工作,一味拉长工作的时长,效率低下适得其反。
每个喝汽水的少年,终将拿起保温杯。不是不抵抗了,不是没有激情了。不是平庸了,也不是循规蹈矩了。只不过到了一定年龄,一定阶段,适当地调整,的确是该换一个姿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