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下午,荟萃中学初二四班举办了第一届班级论坛。
下午躁动的空气为我们这些论坛组织者,预热了班级里的气氛。中黄色桌椅全都清一色的两边排开,黑板上已用粉红色的大字,写下本次论坛的主题:我有话筒,你有故事吗?
我们将幻灯片调制放映状态,背景音乐也同时响起,各种摄录设备都已准备完毕。
作为主持人的我和徐蕊 ,先擦擦汗,喝口水,酝酿了一下情绪,直至语文胡老师踏进班门,在教室正后方的椅子上坐下,我就隆重宣布:本次论坛正式开始!
我们论坛的主题为"我有话筒,你有故事吗?"就在前几周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街头采访,本次的内容就围绕街头采访的经历展开。
论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论,策划人员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采访的知识。第二部分就是谈,要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采访的经历和感受了。
下面就让我现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现场气氛吧!
擦亮眼睛哟
PART.1
在第一环节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新闻界著名记者和新闻界的大奖等理论知识。虽说是理论知识,但是其内容并没有这一名词本身那么枯燥,各个采访者经历过的趣事、获得的荣誉、以及各个新闻大奖获奖的图片,忽而令人捧腹大笑,又忽而令人叹为观止。
PART.2
第二环节中, 课堂气氛则更为活跃,六七位同学走上台,分享了他们的采访经历和趣闻。(我们采访的内容有两种,第一种是荟萃人荟萃事;第二种是江城人江城事)当然他们遇到的困难则是台下同学们所寻求的真正的笑点。
下面就是同学们的发言稿,自寻亮点哦!
采访记忆
宋清仪
遭遇拒绝,也是一份有价值、一份美好的回忆。——题记
上学期期末,由于我和其他几个同学语文得分超过80,胡老师就让我们自己选择想看的书,她掏钱,这让我心潮澎湃,某一天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书,我被它的书名迷住了:《看见》,特别想要,翻看它的定价:39.8元。这也太贵了!我吐吐舌头,努力把渴望拥有它的激情吞进胃里。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在上面写下两个打字《看见》。
新书到手,我急急打开书,在书中狼吞虎咽。而后我又多了一个设想,我也好想像柴静那样采访,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文字来描绘社会,拜访人间百态呀!于是我甚至去设想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这一切。
结果这个机会来的很快。上星期,胡老师在一个‘有书’的APP里看到一个叫‘’街书‘’的活动。她决定,小组内定时间,走向大街向不同的人采访。结果这个机会来的很快。上星期,胡老师在一个“有书”的APP里看到了一个叫“街书”的活动,她决定,小组内选定时间,走向大街向不同的采访。
全班沸腾了!这可是一次从未有过的体验,比社会实践还要真实,还要具有生活气息,而且,这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口才,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新的路径。
五一,老妈带我去理发,还跟我说,顺便采访一下试试。为了达到采访的最佳效果,我妈让我把家里的洋娃娃送给理发店的小妹妹。一路上,我一次次告诉自己“深呼吸,深呼吸”好容易来的店里。
也许是洋娃娃的魔力,采访过程异常顺利,但由于店里有其他顾客,采访过程也异常潦草。但是最起码,我对采访也有了经验,可以进行在一次的采访啦!
约定在下午4:00.我在约定的地点找到了同行的赵志菁候婉琪,不见了何柏昆。在原地等了20分钟后,我们仨忍无可忍,候婉琪直接到学校去找他,却发现,那小子竟然在校史园晃荡。
于是,我们就看见,候婉琪领着何柏昆,朝这边雄赳赳气昂昂地过来。侯婉琪那强大的气场都快赶上水哥了。(最强大脑里万众瞩目的鬼才之眼王昱珩)
结果我们的目标,还是学校。
一行四人,向着学校的方向,一往直前。我和侯婉琪摇头晃脑地合唱“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神气。
操场上,一群八九岁的小孩在踢球,三三两两的人在长跑。绿草如茵,天上聚集的云层,很灰着,几缕金光映照下来,地上几栋高大的居民楼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其实没那么夸张)。一副祥和的五月画卷。
但我们似乎懵了。五一期间,一个祥和的夜晚,我和蓓蓓在江边散步。我和她说起老师要我们采访的事,她一笑:“要是紧张你就深呼吸---”
可我却在不停地深呼吸,一次比一次急促。“老天,别说错话了,我们代表的可是荟萃啊---”然而并没有用,连问啥问题都不记得,咋整?强撑着半天,四个人又逃出了操场,在荟萃堂前坐着,仿佛这是一块安宁的小洲。
“做为组长,你为什么要迟到?本来应该你问问题的,你为什么不问?”我们联手骂何柏昆,拿他发牢骚,“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
最后我们谁也不理谁。
眼看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先沉不住气,站起来:“还不如去小巷子,那边人多,说不定早就问上话了”。赵志菁也站起来:“对,我们不去也得去,不然作文怎么交代”。于是我俩转身出了校园,头也不回。反正山高水长日子还长,爱谁谁,不带点闯劲怎么行?被拒绝又怎么样?生活就是这样,永远不会风平浪静。
无所畏惧!我们互相壮胆,一边很坚定地向前走,那两个人跟上了我们。
东郊路这条巷子,我是走多了,熟人也不少,应该有五个以上的人愿意配合我们的。我这样想,带头走在前面。
似乎出师不利,我试图在烧饼店对店主进行采访,他却笑了笑:“不好意思,没时间”。第一个被拒绝我还能说什么?只能低下嗓门说:“好吧,谢谢---”。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起码我们可以用这种套路去和人对话了。我们边走边瞧,希望能找一家不那么忙的店进去采访。想想《看见》,那些记者怎么做到与采访对象那么愉快地交流的!
最后我干脆就选在了那家理发店,试图了解他们的看法,一个姐姐,一边给一位顾客梳头,一边没好气地问:“干什么”何柏昆:“老师布置我们采访作业,请问有没有时间。”
姐姐又拿了个电吹风,吹得呜呜响,“什么内容?”“用电脑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全世界的噪声中,我俩扯直了嗓子大声问。结果她恶狠狠地来了句:“没好处!”这一声河东狮吼,吓得我们马不停蹄逃出了理发店,回到街上。
候婉琪和赵志菁从另一家店里出来,被拒绝了。
老妈看不下去了:“你们干脆采访我吧,我是路人甲……”我们才不信那一套,继续在人群中寻找……
这是我们组的第一次采访,虽然失败,但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份有价值的回忆。
学会说话,学会倾听
汤宜茹
人的沟通在于目光和语言。于是,学会说话就升级成一项必备技能。 学会说话,学会不使人反感地将自己准确表达。胡老师的拓展使我们有机会将自己抛到社会中锻炼,学会沟通,学会请求,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拒绝。 这次的新闻采访,在组长刘亦凡的督促下,小组进程缓慢而匀速。 第一天上午,铃声刚打响,刘亦凡就急吼吼地拖着我去办公室准备采访翟老师。无奈扑了个空,又夹着笔记本蹭蹭上了楼,拖住正在关闭电脑的邓老师。“老师,您现在有时间吗?”刘亦凡攥着我们总结的十大问题问到。“啊,我都准备走了。”她又坐了下来,笑着说。我打开笔记本“不会太久,一个小采访,五分钟就好。”赶忙说道。“行,那问吧。”呼,心中松了一口气。听着刘亦凡略显局促的声音,我专心记起笔记。可没写两个字,笔就写不出来了。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刚起头的采访遭遇夭折,只好重来。像是赶时间,抛出问题后,邓老师假以思索,回答就脱口而出。一旁的陈磊举起手机拍照,刘亦凡越发适应地提问,而我则埋头奋笔疾书。再三道谢后“邓老师采访专栏”得以结束。
带着些小得意小骄傲,看着记录的文字,歪歪扭扭像是要飞起来一样,却觉得它们无比可爱。不善交流的我,一开始就逃避了提问选择记录。我喜滋滋地想着:采访挺有意思,能够了解别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满足自己对老师的好奇心,更能锻炼社交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第二天,因为陈磊生病的缘故,只有我和刘亦凡再次“出击”。到办公室外,瞧见翟老师正聚精会神地对着电脑。刘亦凡捏着纸在门外徘徊。走了第一次的小成功我倒是快步走了进去,对老师说“翟老师,我们有一个小采访。您现在有时间吗?”刘亦凡跟进来“一会就好。”翟老师笑着应下。
为了方便听清,我站在桌子旁,俯身记录。偶尔抬头,看见翟老师目光聚在电脑屏幕上,回答速度慢很多。有时一些需要深思的问题,她就偏过头,笑着思索回答。“您认为学习需要什么态度?”这个问题抛出,老师招呼我们过去“来,我正在做家长会的ppt,有这个内容,你们瞧瞧。 ”啊,原来在准备家长会呀。我们认真摘录了一些。这次的采访也完美落幕。
江城怎么长大的
熊淞萱
江城在长大,我们一起见证着。
通过上一次的采访,我们吸取了很多的经验,这周老师限定了一个题目让我们采访,范围缩小了很多,也就容易了许多。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没有约好时间,所以此次采访我是独立完成的。
星期日的下午,我带着本子和笔来到东郊路寻找那些陈年老店,走到一家卖杂货的小店,店的老板和老板娘都已经年过花甲,在这里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了。因为都是老人没什么事,店也不忙,十分配合我的采访,他们说着一口地地道道的芜湖话,我问道:“芜湖近几年的发展如何?你们对此有何看法?”他们说道:“芜湖这几年的发展是越来越好的,不断扩大,各个方面都在上涨,物价,房价通通都比以前高得多。”我继续追问到:“请问您能否回忆一下二十年前,芜湖的场景?”老爷爷闭上眼睛回顾,睁开眼,那双眼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老爷爷说:“二十年前的芜湖都是小平房,很少能听到汽车的声音,早上起来总能听到卖报纸,送牛奶还有自行车的声音,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很悠闲,生活节奏很慢,我还是蛮想那个时候的。”老爷爷的话也触动了我,让我不禁幻想二十年前的江城景。
晚上,我又来到了赭山公园,这里是老年人的天堂,我抓紧时间采访。我来到锻炼的地方,这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十分和蔼可爱,有的还问我是不是《生活传真》节目的,他们会不会上电视。当我问到江城人是,他们几乎无一人不提那些以前送报纸的,送牛奶的人,他们说这些人早上四点多起床,五点多就送到家,他们才是最辛苦的人。又问到他们江城的事,他们说最难忘 的就是前几年,要旧城改造,他们几十号人死活就是不想拆,政府都将价钱提高了好几倍,他们就是不让拆,但他们只是区区老百姓,最后还是拆了。
老城,老师,江城人,江城事。
不哭不哭,我们不哭
杨欣悦
奶奶如书,我是她的翻版。奶奶的性子和我很像,一样的倔强,一样的执拗,但又一样的多情。我和她,就像是隔了上下五十多年一模一样的人。
所以,我当然要采访她了!于是,在今天中午吃饭时,我凑近奶奶和她说:“奶奶,奶奶,我采访采访您呗!”差点就将刚喝进去的酸梅汁喷了出来,呛了好几声才缓过来,后又将眉毛皱成一个川字,一本正经的问我:“问啥?”我呵呵的笑了一声,“奶奶,你就说你和妈妈,还有阿姨以前生活的事吧”。
奶奶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回忆之中。随即开口道出了她们那些年的故事:
那时候家里穷欸,奶奶小时候觉得吃到一个沾糖的馒头都觉得是最好吃的东西了。你太爷爷,太奶奶在外面打工,我啊,就也必须帮着家干活,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得干很多很多事了,烧饭啊,洗衣啊,都得自己做。然后,二十几岁,我遇到了你爷爷啊,你爷爷性子特别倔(爷爷是上海人),也有文化,教我识字,后来啊,嗯,我俩就在一起了呗(我真想说一句,奶奶你真厉害),我和你爷爷就在大隆坊那儿住了下来,然后日子啊,还是很苦,不过比起一个人,好多了。一年多呀,你妈就出生了,再然后是你阿姨。奶奶比较喜欢你阿姨,你阿姨嘴甜,你妈,诶,不会说话。有一次啊,你妈带着你阿姨到一个大石头上去玩,结果你阿姨一个不小心掉下去了,被划了一个大口子,。回来的时候你阿姨是哭着的,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打了你妈一顿,你爷爷还拦着(爷爷比较喜欢妈妈)。还有啊,夏天的时候,她俩想吃冰棒,可是穷啊,1分的冰棒都买不起,我就一路骗她俩,把她俩骗回家去,你爷爷看不下去,老是想去买,我就拽着他,不给他去。虽然现在有钱了,你也给我少吃点凉的啊(嗯,奶奶,我会少吃的,看心情)
到晚上,你爷爷就让你妈她们背书,我都记下了几句,什么水月镜花,故可见而不可提,然必有此水而后月可印潭,有此镜而后花可映面,还不知道啥意思。你爷爷有时候还会和我说,等你妈她们长大了,就带我绕着芜湖,绕着江看看,到时候也有钱了
哎,可是走过的桥,拆了,看过的水,填了,你爷爷就记得打太极,骑自行车,湖没有看到,海也没看到啊。
然后,奶奶就没有说了,眼里闪烁着些许怀念的光。其实,爷爷已经去世了。
奶奶,奶奶,你太倔强,你连哭都不哭。奶奶,奶奶,爷爷走了,不哭不哭,我们不哭。
奶奶,你知不知道“镜花水月”是空去留思,故时山川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挤扁又拉长。
江城不再是它当初的模样,连存在的痕迹都随着岁月如江水的匆匆流逝而不见,一去不回,我们连生命的落雪都挽救不回。
奶奶,我陪你去看江边的夕阳斜落吧,然后看月亮冉冉上升水面的景,好不好?倔强的奶奶啊,不要独自在夜里哭,不哭不哭,我们不哭。
昂起头,继续走
汪慧怡
在别人的故事里,遇见自己的人生。
乍寒还暖时,漫步在师大的校园中,沉浸于一片欢笑,不经意间,脆弱的心揣着一分期待。
我们动身前去采访,主题是“关于沟通”,我相信大家可能都了解沟通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内心世界就宛如彼岸与此岸,语言自古以来是联系感情的纽带。有时我们的一个眼神也是与他人沟通。这次我们组只有我和夏听秋两人,那个不靠谱的组长忘记了这件事,好在我们遇上了其他组的成员。刚开始的时候,都很害羞,不敢与人主动说话,以至于丧失了很多机会。在书店里,我们采访的第一人是一位高二的小姐姐,见我们穿的校服,一下就认出我们是荟萃的学生,气氛立马轻松了许多,说是很羡慕我们学校的环境,并介绍了她是一名火龙岗高中的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与父母沟通不会超过10分钟,白天父母工作繁忙没时间见面,平常也就晚上与父母打个照面,也就没了下文。
我粗略算了一下我们采访的这段时间可能也有5分钟,也许比跟父母讲话时间还多。因为是第一次采访,有些紧张,小姐姐一直很耐心给我们回答。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除了学习,高考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可谈的了。”是啊,15岁的我们何尝不觉得自己跟父母没什么话说,或许我们最听不惯父母的唠唠叨叨,但不知怎么回事,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平淡的话语,却如同圣旨一般神奇,同学的建议总是最值钱的箴言。
接下来,可就不是那么顺利,接连询问三人,都拒绝了我们的邀请。信心很是受挫,安慰自己说:“也许是真的没时间,再问问?”这一问成功了!
我想给下次去采访的同学一点建议,首先我们要会提问题,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以便进行下一步行动;其次,把问题设计的范围宽泛一些让采访对象好回答;第三问的时候,不时总结一下自己的判断,更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如果采访对象自我称述太多,会占用时间,效果也不好。
让我们采访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遇见韶光!
荟萃人,荟萃事
琚晗平
这周,胡老师依旧布置了采访任务,只不过分了两个主题:“荟萃人,荟萃事”和“江城人,江城事”。我选择了“荟萃人,荟萃事”,所以,星期五下午放学,我和刘子菁、张文超、徐蕊、许珺茹等人就开始采访了。
因为选的是“荟萃人,荟萃事”,所以我们首选的采访对象就是本校老师。但因为是周五下午,所以不少老师开会去了,很多办公室都没有人。我们只好到楼上去找,刚好瞥见办公室里有个女老师,于是我们赶快在门口商量起来,很快就分工完毕:徐蕊提问,刘子菁速记,我负责录音拍照。我们小心地敲了敲门,喊了“报告”走进去,我们向她说明了这是一个采访,希望她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她先有些犹豫,而后又问我们需要多长时间,她快要走了。徐蕊赶紧说:“不久,问十个问题就好。”老师同意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老师挺年轻的,姓沈,和胡老师一样,也是教语文的。我们问了她不少问题,诸如“您什么时候开始执教的?”“您印象最深的一位同学?”“您认为现在的学生和您初中是有什么不同吗?”“您对早恋有什么看法?”等等。也许是触到了老师的内心深处,老师也回忆了不少,讲了很多。她特别提到她最感动的事就是有一回,她嗓子哑了,她的学生很细心也很暖心,特地送了润喉片给她。她还表示现在的学生更有思想,更有己见,不过她还强调学习是其次,道德品质才是关键。末了,老师特地给我们提了个建议:在采访之前要先表明采访目的。采访结束了,我们道了谢,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真是出师大捷啊。
第二位老师是在梧桐树大道遇到的,有同学认识她,知道她是教初一语文的洪老师。老师蛮和蔼的,而且看起来很高兴,我们问了才知道原来她们班下午足球比赛赢了。她给我们讲了她们班一位很调皮的学生,总是带有危险性的物品来学校,而且屡教不改。老师提起那位同学,眉宇间浮现出了淡淡的忧愁,仿佛刚才那个快乐的老师换了个人似的。我想,如果那位同学知道老师为他操了那么多心,他一定会有所改变吧。
本来我们还想问一问体育老师的,但因为足球赛的缘故,体育老师大都在忙,我们也就放弃了。不过我们碰到了几位刚踢完足球的初一同学,为了采访他们,我们着实费了一番口舌,不过最后还是有一位同学接受了采访。原来他也是洪老师的学生,他说他很喜欢荟萃,特别是体育方面,他还讲了他们班刻苦训练的事。
本次采访总的来说还是挺成功的,因为是本校老师的缘故,我们的态度比上次是轻松了不少,而且老师也很亲近,很认真,无一丝敷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只被拒绝了一次。
荟萃中学,原芜湖一中,始建于1765年,它的前身是清代的中江学院,迄今已屹立百年之久。今天的荟萃,因为今日的荟萃人,荟萃事,而如返老还童一般,重新容光焕发,透出新的光彩。莘莘学子心,孜孜师长情。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他们是荟萃人,做荟萃事,他们为荟萃而骄傲也注定成为荟萃的骄傲!
PART.3
朗诵诗歌
PART.4
校长访谈——听侯校长谈人生
论坛与诗
论坛过程中,有两位同学现场作了诗与散文来纪念这次活动,我们以这两首诗作为总结吧。
论坛绝句
殷浩鑫
午后烈日风吹暖,
忽闻采访话论坛。
世间奇趣无穷尽,
学生争相踊跃谈。
却叹记者路多坎,
屡遭拒绝情何堪。
反复实践解真意,
今后易过社会关。
致论坛
何柏昆
我与论坛
张文超:
这次的论坛给我的感悟真不少。首先,作为这次活动的准备,人员之一,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大家所认可,心里的成就感可真是不可言喻,还有在准备活动PPT时,我对采访的含义也是了解到了不少,其次,我也参加了这次论坛活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采访经历,并在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之中,充分交换了意见,对采访的意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见解。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不少名人如艾泼斯坦,普利策等,了解到他们的不同故事更重要的是,采访这个词已经深深的刻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对采访记者这个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次论坛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如题所说的那样,“你有故事吗?我有话筒。”我们了解了采访,更了解到不同人,不同事。
此次论坛也有些许不足之处,准备不够充分,视频多次插入不行,导致活动一度陷入尴尬,冷场。这是我工作未做好的地方。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员任务分配不均。每个人任务不统一,导致工作开展的很慢。下次的活动我定会做好准备,不尴尬。never give up.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开展的还算顺利,我对采访的看法便是访天下之事,成一家之言。
汤宜茹:
其实这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班级组织一件正式且隆重的活动。在老师第一次畅谈着构筑蓝图的时候,心中除了期待的澎湃,还有一丝丝忐忑--这样大的活动,我们操办的好吗?但今天,它完美落幕了。也许有瑕疵,不过真美。 作为论坛的参与者,我不过写了一首小诗和一篇稿文。尤记得站在台上很紧张,只能捏着纸,照着样子读。大脑没法独立思考,更做不到风轻云淡地谈笑。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一样下一次能更精彩,更棒!
刘子菁:
又要套用那句真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次论坛背后,离不开的是每一位策划人员的辛苦付出,在此对所有策划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