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出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西塘古镇口,阳光灿然。老公和小段抢着去买门票,绕着场子跑了一圈,还是小段身手敏捷,捷足先登。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这里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6公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有胥塘,别称西塘。
我们坐上乌篷船,行过一座座桥,伴着荡漾的河水,看岸上游人如梭。西塘有二十四座桥。每一座桥都是一本古老的书。其中五福桥建于建于明正德年间,是现存最古老的桥。卧龙桥建于清代,是全镇最高的石拱桥。传说卧龙桥最初是木桥,雨后水急桥滑,有行人不慎落水而死。桥边一位竹篾匠见状甚是悲痛,遂投寺为僧,募集修桥银两,奔走十余年修成了此桥。卧龙桥是古镇里唯一没有修缮过,保留着原有的面貌的古桥。
下了船,日头渐高,我们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道,穿过各式各样的石拱桥,任时光缓慢而悠然,融入到水乡的美景中。西塘处处透着江南女子的婉约。在桥上看水道波光粼粼,四周青瓦灰墙,墙外挂着一串串红灯笼。不禁感叹光阴如梦。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地方,有着许多长廊,沿河一侧有的摆有靠背长椅,砖木结构,可遮阳也可避雨,凭添了几分江南的烟雨情调。
我们走在青石板路上,时光凝固在江南的水墨里。沿河道走,随处可见深巷里弄,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有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石皮弄。
石皮弄是王家子孙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建于明末清初,全长68米,由66块石块铺就而成。它最宽处1.1米,最窄处仅0.8米,上面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故石皮弄有西塘“一线天”之称。据考证,弄内的石板路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西塘的人都喜欢这样的一条条青石路,清晨或是夕阳下,走过这长长的弄堂,听着清脆的脚步声,想象那庭院深深锁春秋的年代。
西塘有一百多条弄堂。有的弄堂看不到车马熙攘,听不到人声鼎沸,静然而空灵。孤独与怡然在心里交替袭来。环秀桥边上的野猫弄,最多30公分,是两幢房子中间的一条缝。北栅街的四贤祠弄是最长的弄,余庆堂内的宅弄是最短的弄,全长不过3米,是明清木雕馆所在。
西塘完整地保留着25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水巷两边的老房子有木质雕花窗,它们好似“心灵之窗”的眼睛,大都敞开着,十分别致。风和阳光进入窗内,各种声音和色彩从窗里飘来。午后,阳光灼眼,西塘像一个慵懒的少年。
四月的西塘,杜鹃花开,春意盎然。我们散漫地走着,走在一条弄堂叫烧香港。烧香港以河得名,港的北岸、南岸街道称为烧香港南、北街,统称烧香港街。烧香港内的民居基本保留着明清时的风貌。石驳岸上一个个石河埠,石河埠下小河悠悠。一条条古弄前通河后至田,中间曲径通幽。
忽然有一个50岁左右的妇女站在门口,她满脸带笑,温言软语,像一尊和善的菩萨。老妇人要我们去参观她的家。只见门右边挂着一块木匾:水阳楼。
水阳楼的庭院与楼台面积都不大,不过四五平米的样子,小巧灵美,精致无比。一个小院和一个二层小楼。庭院有瓦砌的花墙,石鼓凳,荷花缸,缸里金鱼摆尾。月亮门内花木一排排,盆景居多。满园的花展露春色。走出小花园顺着石阶拾级而下便到了河边。
水阳楼为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堂楼式结构,古老精美的木质门窗。外有石库门、风火墙;内有狭长天井,宽敞的厅堂,雅致的书斋,书斋的炕上摆着围棋。室内墙上挂着书画,多宝架上有各色收藏,浓浓的文人气息。这里如同一座小小的私人博物馆。据说李嘉欣版的《画魂》就在此楼内取景。
现在西塘已成为中国影视拍摄基地之一。《碟中谍3》中,汤姆克鲁斯在白墙青瓦间跳跃穿梭,在烟雨长廊间飞速狂奔,他将这个古老的小镇随同《谍中谍3》一起带给了全世界。《我的青春谁做主》《别爱我》《像雾像雨又像风》等片子也在此取景。
远眺水乡,白墙墨顶,波光舟影,在薄阳的晕染下好似一幅淡彩的宣纸画。走进古镇,廊棚古旧,弄堂深幽,似乎跨入了久远的历史……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西塘有一座明清木雕馆,陈列着明清时期以来以西塘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民居建筑木雕,有250多件,令人眼花缭乱。有木雕,梁架、梁垫、撑拱、雀替、格窗。剔地、地刻、漏雕、透雕等工艺,各展奇工。雕刻技巧丰富多彩,图案典雅,那些工整对称、精致美观的木雕呈现出细腻柔美、清新绚丽的格调。
西塘那一条条水巷,一座座拱桥,一级级石阶,一艘艘乌篷船,一个个传说,在艳阳下浓得化不开。水墨画般的西塘好似披上了金彩,映衬着它灵秀而温雅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