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总会被问到“你最喜欢的是哪本书?”“你读完之后都有些什么收获?”“能不能推荐几本好书?”
其实给书单这件事,我是不太赞同的,因为选书是一门“学问”,需要自己去摸索,探究,筛选,乃至最终要学会的一项能力。别人喂什么就吃什么,很容易消化不良。
但我在读书之初,也是看了很多读书博主的推荐,才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书单。
并且作为读后的一个自我梳理,于己于人,都是利大于弊。
所以准备每月都写一个读书总结,书单推荐。
11月我开始准备做主题阅读,写作、学习,两周完成一个主题阅读。
我对主题阅读想得太简单了,也高估了自己的执行力,和时间精力,最后完成率极低。
后来又得知易仁永澄老师做“个人管理”的主题阅读,用了28个月,才知道自己道行实在是太浅。
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让我对主题阅读理解加深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罢。
以下推荐的几本书是我觉得受益匪浅的。正在阅读《如何高效学习》第二遍。
此生未完成
摘抄:
1、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2、浮云里,看到的只有浮云。而浮云仅仅是浮云。
3、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我记得在09年的时候,这本书在街头书店随处可见,当时没有凑这个热闹,拾起阅读。
十月份,看到喜欢的读书博主说看完这本书泪流满面,才想起这本早被我遗忘在脑后的书。
于娟很像我喜欢的刘瑜,除了她们共同的标签——名校毕业、女博士、名校执教、海外留学,以及前面这些标签的附属产品——有趣。
哪怕是这样一本写生与死的书,依然能够看到于娟有趣的那一面,她在书中记下了很多在病房有趣的事情。
序言里于娟好友最后写到,“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有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得出譬如“晚睡导致癌症,大家一起早睡”的结论”。
但我的确是看了这本书改掉了晚睡的习惯。(虽然最近又复发),我在边看边落泪中,决心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对待生活。
也是在这之后,发觉自己的拖延症都好了许多。
清醒思考的艺术
摘抄:
1、请远离成功自助书,它们百分之百是那些天生具有快乐倾向的人所著。
2、不要纠缠于沉没成本。
3、事后诸葛亮绝对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
这本书罗列了“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
从众心理: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纠缠于沉没成本: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做出的投资而继续决定做某件事,这就不是一个好理由了。
现成偏误: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人们都是先使用现成的数据或配方,他们在这个基础上作决定——结果经常是灾难性的。
控制错觉: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
选择的悖论: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
以上是我随意写下的几个思维错误,摘取只言片字,可能会有所曲解愿意。
总共52篇文章,每篇说明一个思维错误,文章很短,道理很深。
如何高效学习
1、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
2、说一个人“学得少”,是说这个人学习时间花得少,“会得多”是指学习的效果好。
3、Scott Young:Get more form life.
本书作者其实我是不认识的,也不太会买不了解的人的书,偶然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歪果仁的live,好奇买了入场票,瞬间惊呆。
学习中文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竟然能用中文进行一个上万人的讲座,并且讲得还不赖,具体的语音语调当然就不能高要求了。
秋叶大叔也在序言席位中写:中国大学生读书特点是上课随便听、考前疯狂记、半年全忘光。我是有中枪啦。包括斯科特·扬在后面谈到的整体性学习的顺序,获取阶段会出现的问题:阅读和听讲速度慢、需要反复阅读,我也存在。
从小学到中学,在班里我都不算成绩很差的那种,但也不属于聪明人那一类。
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努力型”人类吧。
如果中学时候就学会了这些学习的方法,会不会过得没有那么辛苦?
知乎传送门:https://www.zhihu.com/lives/778982517263843328
有兴趣可以去听听Scott ·Young 在知乎上的live,也可以搜:如何在短时间内学会一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