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感悟】
一、叶公问政
“叶公问政”之事,《韩非子》、《孔子家语》等书均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史记·孔子世家》:“齐景公卒。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
叶公是楚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最大的功绩是平定白公之乱,对于稳定政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后来他返回他的食采叶邑。他在叶邑主政期间,与楚大夫司马眅、申公寿馀等人发兵北上,临迫上雒,采取欺骗手段征服了当地蛮夷之族,并与晋国达成默契,使楚国的疆域向北拓展了许多。此后不久,孔子自蔡入楚,叶公久闻孔子盛名,故而虚席以待,问政于孔子。孔子也以诚相待,认真提出为政建议。
二、近者悦,远者来
朱子《集注》:“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悦,而后远者来也。”
孔子向叶公提出“近者悦,远者来”的为政建议是有针对性的。《韩非子·难三》中解释说:“叶都小而国大,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孔子家语·辩政》也说:“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由此可见,孔子建议叶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首先要先解决人心向背问题,“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近者悦,远者来。”内政外交,六字囊括。春秋时,人口少,土地辽阔,很需要人口繁盛。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孔子说,能够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就是最大的成功了。在领导人来说,跟随的人,不愿离开;在外面的人都想回来;别处的人都想来投效,这就成功了。相反的,在你身边的人想离开,外面的人不想来,这就有问题。孔子这两句话,后世更引伸到外交上,能够与邻近的国家,相处得敦睦;而距离远的国家,也愿意来交往,这就做得很成功。这句话还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进而施行仁政。
若近者不悦,并且众叛亲离,那么,于为政者,离亡国不远了;于常人,必是孤家寡人。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