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剧《于成龙》的播出,这位从历史真人中走来、45岁的牛人大叔,带着两、三名老弱病残的下属,在大清朝摸爬滚打、野蛮生长,从一个职场小白芝麻官到朝廷一品大员、两江总督。
这样一个在今天看来,竞争力天然低的小团队,一生流浪辗转、去各地“收拾烂摊子”,哪里乱就往哪里跑;哪里问题棘手,哪里就有振聋发聩的声音。这位过气大叔如何在官官相护、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又经那个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大叔的“三藩之乱”,而成长强大起来,逐渐成为官场里的超级明星和朝廷的肱骨之臣呢?
(一)优秀的管理能力
别的不说,单说于成龙职业生涯里的一件小事,就足以体现于成龙的管理能力。只所以说是一件小事,是因为他成就的大事太多,这件让他的脑袋分分钟搬家的事,反而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他刚被调到福建接任发小章吉仁的按察使职务,等待他的就是将福州监狱里的四千名通海案犯(包括黄塘村户户通海犯),签字画押砍脑袋。
于成龙认为,朝廷不许片帆入海,百姓虽违反了律令,但并不是助逆贼谋反,大多只是为了生计。因此,律法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实行一刀切,应该重事实讲依据,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好有现代感。从表面看,于成龙是要为律法证明,还法律以公正。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管理中的执行力,在他之前的官员包括康亲王实行的都是不管青红皂白,只要入海,就是死罪的处理办法。这样执行虽不算有错,但老百姓就遭殃了,家中几岁的小孩都定成了通海犯,监狱里已是人满为患。
于成龙在搞清案件真相后,奔走陈诉。几位上司都告诉他这些案件是通过层层审批,并由康亲王亲自审理过的,如果你重新审理就是无视朝廷法律,就是推翻康亲王的政绩。
眼看刑期已到,于成龙无奈之下,挑着两箱卷宗到康亲王(康熙的叔叔)府前大声宣读。康亲王震怒,派人把于成龙绑了,又把他的三个上司叫来,连声质问于成龙,你一而再、再而三要求重新审理该案!!到底意欲何为!!?居心何在!?今天你就给我说清楚!!三位上司神色凝重,都替于成龙捏着一把汗。
于成龙:“因为那些所谓的通海案犯……他们从来没有资助过叛臣逆子。他们是违反了朝廷禁令,出过海、打过鱼,贩过粮,可是他们出海为了什么……他们出海仅仅是为了一己生计,为了有口饭吃……于成龙愿以三品顶戴,换取大牢里那些无辜者的性命……人命关天,人命关天哪!”脸上的青筋分分钟都要爆裂、血崩。
康亲王炸青的脸,沉思片刻,认为于成龙说得有道理,如果这样一刀切下去,就违背了长治久安的初衷。康亲王给于成龙松绑,同意了他的请求。由此,通海案得到圆满解决,洗刷了百姓的冤屈。
执行力是管理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一个公司的制度,如何做好执行中的细节,才是考验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公司的关键。或许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一个道理”吧。
(二)清晰的老板思维
于成龙被反绑在康亲王殿柱之上:“……天下乱了这么多年……亲王殿下亲自带兵平定天下,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全天下的百姓,能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为了我大清的江山长治久安吗?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触犯了迁海令,就统统拿来治罪,为什么!?这难道不是草菅人命吗!?”一腔真情,明月可鉴。
康亲王:“你可清楚朝廷禁海令中,对负责迁海令的文武官员失察,所制定的严惩条款吗!?”于成龙:“如犯失察之责,朝廷将从严治罪!”康亲王:“那好,好!!那本王就准许你重审,福州监狱里所有的通海案犯……此次重审,如果你的事实依据,推翻不了原判,那你可是要承担失察之责啊!你不光是要承担失察之责,本王也一定要治你重罪!!”至此,通海案一事,终于有了转机。
此次事件他本可以什么都不做,直接签字砍头了事,但他非要提着自己的脑袋,为百姓申冤,为律法证明,最终赢得民心。如果把康熙帝比作大老板,而他的想法和作为,正契合了老板的想法:“剿抚并用,安辑百姓”。
(三)公正的好上司
就于成龙要重新审理通海案一事,他的三位上司:前任按察使、发小,如今上司布政使章吉仁先生,一再提醒他不许重审,原因是如此这般如此那般,主要是怕于成龙触雷。福建巡抚吴兴祚,在于成龙百般要求下,只准允他审理黄塘村一案,其他的决不允许重审,也是怕他脑袋落地。福建总督姚启圣,也是果断回绝了于成龙的请求。三位上司向康亲王汇报后,康亲王也不允许重审。所以,才有了于成龙在康亲王殿前宣读案卷一事。
如果他的三位上司,仅仅是怕于成龙丢脑袋,作为朝廷大员,就难免显得有些小气。他们知道,这些案件都是经由他们审理的,于成龙翻案,就是推翻他们的政绩,就是推翻康亲王的政绩。但他们只是说不让他重审,原因如此这般是因为朝廷的法令就是这么定的。但对于成龙的种种行为,却没有设置任何障碍。
康亲王:“本王很想听听你的意思呀。”吴兴祚:“不许片帆入海,凡违禁者格杀勿论之规定,我心中也有不同的看法。……在审理案件时,就该有轻有重,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很多渔民出海……根本不是为了叛臣逆子,更没有通海的动机,他们大多数人违禁,只是出于生计呀……”分分钟给于成龙进行了注解呀。
一个案件涉及到这么多朝廷大员,个个比于成龙官大,过程虽百般屈折,但最终赢得重审权,和他的这些公正的好上司是分不开的。
因此,于成龙一生三获“卓异”,成为清朝职场里的明星员工,除了他自己非凡的成绩,还因遇到诸如广西布政使金光祖;湖广巡抚张朝珍;福建巡抚吴兴祚、福建总督姚启圣和康亲王等等这些好上司,并而推荐,以及康熙对他的赏识。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