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在客观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中,星空下的野猫们也许会传递:“草垛这里有一只落单的鸡仔”这一客观事实。而人类则掌握了传递比如八卦之类的虚拟故事的技能:“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啊”。
可以说人和动物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人类在这个共同想象虚构出来的世界中,通过由概念共享和出于某种目的编织出的秩序,有序的生活着。
如果说,你接受了以上说法,那么接下来,不知你是否会认同:类似人和动物的思维可以处于不同的维度,人和人也是可以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呢?
活在不同维度的人们,不光看待问题的维度不同,甚至做着同样的事情赋予其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而阅读,则可以成为一座阶梯,由思维引导,通向更高的维度世界的天窗。
下面就来谈谈我对专业书籍阅读的一些看法以及对“概念”的理解。
一.定位
首先给书定位,然后给自己定位,顺便问问自己阅读了这本书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同时我又希望从中获得些什么?看书之前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无非就是看看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值得花费宝贵的注意力在它身上。
二.代入时代背景理解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读一本书,站在作者的时代背景或者作者本人的角度去思考,能体味到更多之前体会不到的东西。当然,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比较适合某本你决定反复精读的书。但对于某些书籍代入时代背景更有助于理解也是我将它列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三.打破概念壁垒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 赫拉利认为,我们能与别人沟通的前提是我们共同的相信着某种”故事”。说“故事”没错,但我更愿意称它为”概念”。
概念是连接现实现象与理论世界的桥梁,假设有人问你今天中午去吃什么口味的汉堡,然而你的脑子里并没有汉堡这个概念,你们就没有办法完成沟通。
所以说,概念壁垒,可以将它视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巨大障碍之一。
同时能否打破概念的壁垒,也决定了你的学习是否能更进一步。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专业书籍总是愿意用几章的篇幅来介绍概念。也许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则具有不同的定义。我眼中的概念,不只是后面展开构建体系的基石,更深深的蕴含了该门学科的思维在其中。在阅读一个新的领域的专业书籍时,我会更愿意去琢磨书中前几章的概念。
好的,在大家都明确了概念的理解为什么是有必要的之后。咱们再来说说,我是如何更好更快的消化这些概念的。
在阅读一些比较专业的书籍的时候,我更倾向于用联想的方式。分清哪些是已知哪些又是未知之后,尝试用已知去理解未知。
要明白,概念和概念之间是可以互通的,知道这个概念(道理)永远是在为知道下一个概念(道理)做准备或者说铺垫。可以理解成类似于肌肉记忆一般的下意识的反射。
至于如何更快的产生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就看你对该概念的熟悉程度和敏感程度了。
四.又一次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人的从生到死,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书籍无非是在我们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点亮火把的作用。
不同于人类生下来就懂得饿了吃,困了睡这样的本能,如果仅靠父母遗传的DNA人类是不会在刚出生就懂得如何融入社会的。
文字和书籍的发明则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许许多多虚构而被普遍认同,同时又可供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概念。
通过这些概念的共享我们甚至可以知道许多之前没有亲眼见过的事物,可以与作者的思想进行碰撞,可以利用书中的某些东西(比如方法论)改变生活……这些同时也是阅读的神奇之处。然而我最近才明白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这也让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以上是目前的我对阅读专业书籍的一些心得的整理,欢迎大家接下来和我多多讨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