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从来没有看过村上春树的书,不过电影情书倒是看过,有段时间关于他的书被炒得很热,那个时候我也不是文艺青年,所以对于热门的书不屑一顾,而今,突然读起这本书,我想也是缘分,不过我还是不是文艺青年。
村上春树《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其实原本对它我并无太大兴趣,是在简书上看到一篇类似读后感的文章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天从当当网买了第二天就到了,当我真正开始读起这本书时心里感到很大的失望,里面大部分讲的是关于跑步,而我感兴趣的部分——写作,描述的很少,这也是我个人的问题。
因为有所求,所以不是自己想要的失望是肯定的。
不过,其中书里还是有所获的,下面便是一些摘抄和理解。
对于写作,通常我都是在有灵感的的时候刷刷地写,而书中写道:“其要领与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这样的方式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我想不管它是否正确都值得一试。
对于创作的故事,通常都是在平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突然的灵光一闪,并没有去查看过这段时间流行什么,不过吐槽下自己,从来就没有正儿八经地写过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下面这段话并不是为我的懒惰找借口,只是说很喜欢这样的定义:“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读到这句话,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很安定的情绪,写东西从来不是为了讨好读者,反而是为了遵循内心想去表达才做的。
若是在几年前,有人跟我讲我会喜欢一个人,我定是觉得他在扯淡,可如今大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做事、逛街、跑步,当然有些时候与很多人一起也仅仅是想去凑热闹,看着他们很闹腾的样子心里不由得会很愉悦。“比起同什么人一起做什么事,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是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许多多来。”
第一次看完这本书,我心里是空的,感觉抓到什么,又确实什么都没有,等到我再一次拿起书用很快的速度一边找寻一遍重新阅读时,我想这本书的意义于我而言开始有丝清晰的脉络——“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苦痛和创伤在人生中其实很有必要。仔细想想,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就我而言,便是能坚持写小说。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受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来。甚至还产生了一种罕见的状况:为数绝不算少的人把它拿在手中阅读。我就是我,不是别人,这是我的一份重要的资产。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了这种自立性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是的,正是由于与他人的不同,我才是我。
之前在博客里写过一文叫:我想像她们一样。里面也同时提到看到身边人的生活与自己有很大差别,别人都以玩乐为主,自己却像个二愣子努力去学,看了那么多鸡汤文,知道该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可是当你发现自己身边人过得那么轻松自在时,心里何尝没有一丝羡慕,即使知道这眼前的享受会意味着将来的巨大差异,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向往的吧。不管其他人,至少我是这样,我的劣性是时常去比较,不过好的地方就是只是想想,该做的一个也不漏的去做,我承认是思想上的矮人!
不过书中还提到关于写作的一点是“每天必须不间断地写作”,并且将其“坚持半载、一载乃至两载”,“这个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不知你们信不信,反正我读到此,心中顿感羞愧,这两周我曾规定必须写八篇文章,却没想只写了两篇,每日即使坐到电脑前也不愿开启,但规定了八次的跑步倒是跑了五次,心里稍微有些安慰。
思及此,也明白最开头“诚实地书写跑步,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诚实地书写我这个人。”也许做那么多事,只是想要将此活着的意义赋予它身上,不然空无一物不就白来这世界一趟了吗?
想来,写作也是如此。
PS:因自知文笔不行,没法更好的诠释这本书,若是想了解书的朋友,可以去简书搜索【弘丹】,翻她的文章自然就知道是那篇了。望她的文章可以解你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