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作者李笑来说,付费就是占便宜。在我看来,大多数的贵其实也是占便宜,贵的背后往往包含了许多的省。这个省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节省金钱上的开支。
-1-
我记得李尚龙老师有分享过一个故事,是关于停车收费的问题。人工收费和机器收费给人带来的两种不同结果。
人工收费听起来比较便宜,但背后隐藏很多含糊不清的概念,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使诈。我不记得他说的具体收费价格是多少,但意思就好比人工停车跟你说15块一小时,你就以为是15块一小时,但师傅没有告诉你前一小时是15块,超过1小时以后每小时加5块或是多少。也不会告诉你超过1小时不足2小时如何计费,你不是在乎那超过一小时的收费情况是多少钱,但你会因为这种没有说清楚的规则被套路引起不必要的争论而破坏心情。而机器计费就是不管价格多少,它会有小票清晰地给你打出来明细,并且不会有变动,明码标价是多少就给多少。节省时间,顺利通畅也不必花精力费口舌去交涉,心情也不会受影响。而往往很多人就因为省这种小钱而因小失大,损失的那点钱是小事,因此而耽误别的事情或影响心情就会显得很糟糕了。所以有时便宜的背后往往包含了更多的其他成本,看似省钱其实让你花费更多。聪明花钱往往体现在选择上。
-2-
我想起前几天在一个学习群里聊天,大家都在讨论假期的去处和出行安排。
一个伙伴分享了她去年跟朋友一起去丽江旅行的经历。她们从北京飞丽江,刚刚毕业出来工作为了省钱选择的中转航班,准点的话到达目的地也凌晨一两点了。不过糟糕的是因为天气原因在中转机场滞留了一个晚上,等得她们几个人又累又饿。后来是第二天才飞到丽江,而她们原本激动又期待的心情也因为延误这个事情弄得不太好。到了丽江为了省钱她们继续选择住在便宜的旅馆里,因为价格便宜地理位置自然不是太好,环境和卫生条件也相对欠缺,吃饭需要走比较远的路去。因为不认识路自然要打车去,丽江的出租车司机不打表,直接一口价。而她们一开始是不知道的,要下车了才知道被宰了。可是人在外地,不给钱不让下车怎么办,只好认了。而后来她们才知道到吃饭的地方也是司机跟餐馆约好的,带一个人过来可以拿多少提成。价格死贵,但那一片几乎都是那个价,不吃也没有别的可以吃,就硬着头皮也吃了。原本打算省钱却被迫多花钱,心情又一次被影响!
而同样一个伙伴也是去丽江,她是多家航空公司和酒店的VIP,因为有积分,直接用里程兑换了机票,机场休息享受贵宾礼遇,休息室里吃的喝的全免费,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拿行李。自己轻松不累,心情也很好。到了丽江那边,住的豪华/五星酒店,包含有吃的喝的,都是当地的特色。酒店还提供游玩攻略,有专门的旅游向导为她服务。酒店周围3公里提供专车免费送达。出去转悠一天回来还可以享受酒店的SPA项目,健身房游泳池停车场等酒店设施免费享用,而所有的一切消费又能享受到积分,以后住宿也可以用来升级房间,心情自然是美美的。
听起来好像会感觉后者会花了比较多的钱,其实算下来差不了太多。然而这两种选择给人带来的体验和却是天壤之别,后者在体验度上更让人愉悦,时间利用率也更高,效率也更高。而如果升级到由这两种体验带来的相关经济和人脉上的效应来讲,后者也是更有利的。所以有时表面看起来的贵其实更省钱,学会花钱是一种智慧。
-3-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
A和B是同所高校同个专业出来的同级学生,她们同时进入一家公司的同个部门就职。A是个非常节省的孩子,她总想把钱存着,她舍不得给自己买贵的衣服和包包。平时都是某宝上买买穿穿就行了,款式跟当季流行差不多,但质感就谈不上了,所以她难得有一件是可以在一些比较隆重的场合拿得出手的东西,更别谈花钱去社交和学习了。而B是个很舍得投资自己为自己花钱的姑娘,她会为了买一件心仪的东西存好几个月的工资,虽然量少,但每一件必是精品。公司有同事过生日她会准备小礼物,也会花钱去学一些新东西,虽然存不了什么钱。然而一年下来,B升值加薪当上了部门经理,A还只是个小职员。而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
贵常常会被说成不必要的开销和浪费,也是不会积累积蓄的表现。然而那些看似贵的选择里却藏着的更深层次的经济学和心理学原理,也是我们常常容易忽略和看不到的。贵是一种处事态度和人生格局。贵就是最大的省,最大的占便宜,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