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日本,对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感到新奇,因此我也写下很多东西。记录看到的一些事物,从他们的自行车、汽车、红绿灯,到房屋、老人等。
这让我不由得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单单是坚持每天记录,让过去的日子不再忘记的想法。因为,我在很早之前就懂得记录的重要性,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如今一般热情的采取行动。现在置身另外一个环境,我却每天要写一些东西。我想这不是我的觉悟提高了,不是我学会坚持了,是这变的容易了。换一个环境,让我感觉我有话说。
可我想要写的东西,无非是常见的一些事物。进一步思考,倘若我是日本人,我还会无聊的写这些每天见到事物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会写的。就像是我在中国从来没觉得汽车、房屋有什么特别的,值得我花时间去描述。而且还是面对最熟悉的事物,竟会发现自己毫无想要描述的冲动。
究其原因,新的环境与以前生活的环境有很多的不同,这种不同驱使我产生了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我想要把这种不同告诉国内的家人、朋友听,我也想把中国的不同做法告诉日本人听。然而,在来日本之前,我是不会对一件事物,冠之以“中国的”、“日本的”。
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曾说:“我已经发现,认识自己故乡的办法是离开它,到自己的头脑中,自己的记忆中,自己的精神中以及到一个异乡去找它。”我想粗俗的说,作家就是作家,说的真对。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故乡,我们就不会想着去描述故乡。
认识故乡是这样的,缩小观之,在很多地方都体现着这样的观点。比如在记忆单词方面,很多学霸会告诉你,单词不是单个记忆的,要归纳总结,整体记忆。单个单词,何尝不是身在其中;归纳总结,何尝不是对比认识。可见,有对比、有联系,才有了记忆。再比如,人们总会说城里的孩子要比村里的孩子会说话,这难道说明城里的孩子更加聪明吗?不是的。谁都知道,城市里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好,相比较村里的孩子“见多识广”。这样的多见识,让他们的表达变得更加简单,有想要说话的欲望。农村的孩子并非是害羞、胆小,他们只是面临更大的难度。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阅历人会感受到不同的难易程度。人可以去比较事物,但是人与人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