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傍晚,太阳知趣地退场了,它在白天轰晒留下的热气积聚在庞大的空间里,整个室外成了暖气房,微风吹过,似电热吹风机的热风吹到脸上,我想象走出家门就是在刺骨的寒冬突然进入暖气房,“轰”的暖风袭来,只是很快便出汗了。
小区门口转弯的空地上,每到夏天总有人盘腿席地而坐,多是外来租住人,他们大概喜欢露天的环境,抑或是为了省点电费,三五人碰面,彼此熟悉,率性而为,直接地砖路面坐下,谈笑风生,侃侃而谈。
远远地看到几个脑袋凑一起。
走近才看清这次是四个小孩坐在地上,各自低头拨弄杯中的棒冰,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暂且称老李)站着,低头看着围坐的小孩,面露喜色。孩子们正低头从跟前塑料杯里拿出一根根小棒冰——红色、蓝色、黄色……舔着、吮着,笑嘻嘻地相互比划手中的棒冰。
见四个孩子长得机灵可爱,我不由驻足观望,和老李聊了起来。
聊天中得知,孩子是男人的孙男孙女,依次是老大女孩10岁,老二女孩8岁,老三男孩6岁,最小男孩4岁。孩子们放暑假了,从老家过来。老李和儿子在本地一家机械厂打工,儿媳在超市上班。孩子们平时都跟奶奶在老家,就奶奶带着,在老家上高中的女儿放假也帮忙照顾一下。
我说,孩子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跟父母能亲吗?
孩子们天天跟父母视频见面聊天呢。老李笑呵呵地说,四个孩子多热闹啊,她们开心着呢。在老家上学四个孩子2万不到,这边起码6万。第二个孙女成绩可好了,二年级门门考试都是优秀。老李不无骄傲地说。
这时身旁走来两个女人,得知四个孩子都是老李的孙儿,不由惊叹:太多了太多了!怎么生那么多?外地人就是喜欢多生,他们的习俗是以后女孩长大结婚彩礼被大人没收,要给弟弟结婚用……边说边摇头走了。
男人听不懂,问了我大致情况后说,我们那儿可不是这样的。
说到孩子,老李说,其实两个三个孩子也可以了,第四个不经意来了,不要也怪可惜的,儿子儿媳商量后就留下了。老四被带去理发店理满月头时,理发店老板夫妇因为没有孩子,竟看中了我家的孩子,想收养,并愿意出个几十万辛苦费,我们还是不愿意,自家的孩子总归是舍不得的,又不缺钱。老李言语里颇有点自豪,他坦言,和儿子两个人在私企上班,多劳多得,感觉很满足。儿媳打打零工,完全有能力养大四个孩子。
我想起前几天朋友跟我说起的一家桃农的情况:六十多岁夫妇聊起了自家的孩子,说独生女是体制内教师,女婿是公务员,按说收入不低,亲家又是退休医生,自己也愿意拿出几十万元贴补,建议女儿女婿生个二胎,哪知道女儿女婿并不理解四个老人的想法,说多个孩子,生活质量下降,以后老了国家的养老体系会完善,也不用担心养老问题。他们的观点是为自己而活,生个孩子体验一下做父母的感觉即可。
如今的时代,很多人看到的是不确定,看到的是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条件哪怕很好了,想到的也是自己是不是可以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意味着对自己生活的享受是一种剥夺、生活质量的降低,这也导致了部分年轻人认为不婚不育是自由快乐轻松自在的。
我无法判断到底哪一种生活态度更好,每个人的处境不同,想法不同。但从普通人老李身上我看到他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孩子们健康长大。他说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至于以后,不用想那么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在他看来,自己是幸福的,有希望的,孩子们也是其乐融融,不孤单。这大概也是他们一家人的感觉吧!人不就是因为有了希望而活着吗?只是,老李的希望更朴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