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车,遇见卖瓷器的大叔热心地和我闲聊。短短几句话,就交代了他刚买了车,儿子中考很厉害,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找好工作的近况。
他不停地和我说:我们江西的本科生实在没什么用,还不如人家省外的专科。人家招聘的一听是江西的本科就基本不会要,但是像江苏一些地方的专科生就还是很受欢迎。
我有点诧异,这是哪门子理论。
随即他问起我是不是在江西读的书啊,他觉得读个本科也没什么用,只是当个中学老师。
他说:我女儿在南京上的学刚毕业就找到了3000多一月的工作,她最近在准备一个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可惜差两分,要不然就可以拿到证了。他们那学校的人工作都好找 ,所以这个专科没有白读啊。
最后还重复总结了一下,很多江西的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还是省外的专科比较好。
讲了这么多,我才知道大叔之前的铺垫就是想炫耀一下。
我不晓得大叔是哪里来的优越感觉得3000一个月的工作很好,并由此得出江西本科没有省外专科厉害的逻辑。
以及‘儿子中考很厉害’究竟是怎样的状态我都懒得去猜度。
就在大叔继续向其他人宣扬他的理论时,我找了个借口提前下车,幡然醒悟瓷器大叔并不只是和我闲聊。
首先炫耀自己的成就,让你觉得他很厉害;其次询问你的近况,开始寻找一个突破点来再次拔高自己,稍不留意你可能都不知道他在你身上找优越感了。
我并不会觉得很生气,反而觉得这为大叔很好笑。因为他不直接说他女儿很厉害,而是说省外的专科很厉害。
语言交流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语言交流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但大部分人在说话的时候只记得不断的去表达,满足自己的倾诉欲,并且在对话中获得了鄙夷、炫耀、不屑的感受。
这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谈话的初衷是什么,在不经意间借助言语来发泄日常的情绪。
例如上面这为卖瓷器的大叔,他周边的亲戚朋友可能都习惯了每天把房子、儿子、车子进行比较,所以在每次他和别人的谈话中都需要有这样一个桥段,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大部分人在说话的时候只记得不断的去表达,满足自己的倾诉欲,并且在对话中获得了鄙夷、炫耀、不屑的感受。
这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谈话的初衷是什么,在不经意间借助言语来发泄日常的情绪。
例如上面这为卖瓷器的大叔,他周边的亲戚朋友可能都习惯了每天把房子、儿子、车子进行比较,所以在每次他和别人的谈话中都需要有这样一个桥段,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再如很多姑娘被相亲。大妈刚开始把你夸成一朵花,希望你垂青一下她所介绍的某某某,即使不成的话也多了一个朋友。
待见过之后,你老实地告诉大妈说没有感觉,本以为这样就相安无事。
但不料大妈突然变脸“你以为你很不错诶,还没感觉,我能给你介绍对象就不错了,自以为一朵花,活该到现在还嫁不出去、、、”
姑娘们心里委屈,只得感叹人脸变化太快,却也不知招惹了大妈哪根神经。
大妈态度的大转变并不是针对相亲的姑娘,在她看来,相亲的失败刚好可能说明了自己眼光的失误,以及对自己家儿子或亲戚的焦虑。
大妈她选择在别人诟病自己前就让别人羞得无地自容先败阵下来,这样就轻而易举地保护了自己。
比如你经常会听到她类似的对话:
“昨天过节,我女儿给我买了一盒珍珠膏呢
瞧给你高兴的,这东西得提防着用,前段时间新闻上曝光了有人用了我不记得是哪个牌子的化妆品,那整张脸啊都烂的吓人,你可得小心点
、、、
以前我总是对这样的对话内容翻白眼,现在想来其实所有用言语贬低、中伤他人的人,他们都自己太脆弱,所以才会先声夺人以保护自己。
而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都往往忽视了别人的感受,发展到后来的情况是,你就剩一张损人的嘴,谈话终极目的看似是你占了上风,实则损人不利己。
但还有一部分人,特别擅长从对话中获取别人有用的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储备,发挥交流的最大作用。
比如:
“刚从泰国high了一趟回来
听说泰国风景很不错哦,我之前也一直计划要去呢。
确实呢,很值得一去。
那等你哪天闲下来我可得好好抱抱大腿求出行攻略”
“专八终于过了
太厉害了,恭喜哦。我觉得英语太难学了,你有没有英语学习的小诀窍啊
我觉得英语学习的话最主要、、、”
同样是日常闲聊,聪明的人会从对话中汲取真正有用的信息,而不是第一一时间用言语讥笑嘲讽他人以保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心。
微信朋友圈也一样,有人总是骂别人太张扬太炫耀,而有些人则会在看到别人成功时去赞扬,去取经,以缩小差距。
英语里有一个词叫做 conversation killer(话题终结者),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开口就冷场,其实是你太在意自己的感受了,将外来信息都解读成一种对自身的潜在威胁,所以才会在每个场合都迫不及待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
其实你可以不用太着急,先学会做一个 effective listener,在谈话中提取对自己有效地信息,等自己慢慢变厉害,有实力后盾,你就不会总是用混乱的逻辑来贬低他人保护自己了。
文by香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