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颠沛流离选帝都
第二节 走镇江
公元1129年二月初,粘没喝(完颜宗翰)从泗州(安徽泗县)杀到楚州(江苏淮安),知楚州朱琳投降,粘没喝(完颜宗翰)马不停蹄,乘胜而南,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
天长军距离扬州只有一百里,粘没喝(完颜宗翰)早获悉赵构在扬州,占领天长军后,立即派精骑兵偷袭扬州,企图将南宋朝廷连根拔除!
赵构此时尚蒙在鼓里,还在扬州行宫里花天酒地呢。此前,赵构提出过长江,想躲避到江南去,可扬州繁华,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等人还想享受,劝赵构不要着急,说金人一时半会儿打不过来,再者搬运库藏金帛也会耗费很多时日,赵构听信了两位心腹宰相,没有过江。只让刘正彦护着皇子、后宫及有名位的嫔妃先走。
赵构一个疏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追悔莫及!后黄潜善、汪伯彦被赶下台,这也是重要原因。
但赵构毕竟心里不踏实,多了一个心眼,二月初三日,赵构命内侍邝询前往天长军了解战况,邝询走到半路,就听到天长军被攻陷的消息,吓得连忙掉头往回奔。
而赵构乘着这个空档,大白天在行宫和宫人做着不可描述的舒心事呢!
邝询一口气跑回行宫,惊慌失措之间,也顾不得君臣礼仪,推开宫门就大喊道:“官家,不好了,金兵杀来了!”
此时,赵构正跟小美眉忙得热火朝天、不可开交,紧要关头,突然听到“金军杀来”这个消息,不啻为晴天一个霹雳,吓得全身激灵,重要部位迅速萎缩,头冒冷汗,头脑空白!短暂懵逼之后,才反应过来,逃命要紧啊。
赵构丢开身下美人,一个轱辘爬起身来,穿上衣服,披戴盔甲,也顾得和其他大臣打招呼,骑马一溜烟出城往南狂奔。赶到瓜州渡,找到了一条小船,渡过长江,才将心口的石头慢慢放下来,看看身边,只有“护圣军”统制王渊带着几位军校以及张浚、内侍康履等随从。
傍晚,一行人匆匆忙忙、惊魂未定地赶到镇江。
赵构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地点,被关键的信息、吓坏了关键的部位!从此,赵构雄风不再,子息凋零!
再说宰相黄潜善、汪伯彦,还在悠哉悠哉地率大臣听和尚说法呢!听完后又安排会餐,觥筹交错之时,有堂吏进来惊慌失措地大叫:“皇上起驾走了!”
黄潜善、汪伯彦一听,茫然失措,手中酒杯一丢,窜出大堂,回衙全副武装,在军士护卫下骑马南逃。接着扬州城里闻风而动,一片骚乱。大臣、军士、平民,妇孺儿童、贩夫走卒,全部行色匆匆、神色惶惶,涌向渡口。互相拥挤,相互践踏,死者、伤者无数,呼儿唤女,怨声载道!
司农卿黄谔跑到江边,可能黄谔排场比较大,或者黄谔和黄潜善有几分相似,或者有人听他是“黄大人”,总之,军民都以为他黄谔就是黄潜善,切齿痛骂道:“误国误民的奸贼,都是你黄潜善造成的罪过!”说完一拥而上。
黄谔口里刚要辩白:自己可不是黄潜善,尸首就已经被这些军民分家了。
因为事发仓促,朝廷的仪物丢失得一干二净,大臣、军民走出扬州城才几里路,城里便火光冲天,烟焰熏天!原来金军先锋马五率五百金军已经赶到了扬州。
赵构在镇江府衙心惊胆跳地住了一宿,朝廷群臣陆续赶到。第二天召大臣征询去留。吕颐浩建议就驻跸镇江,等待援军,许多大臣还没缓过神来,哪有什么主意,都连连附和。
唯独王渊反对道:“镇江虽然有长江做天险,但只能抵挡一个方向,如果金军从南通渡江占据姑苏,截断我们后路怎么办?不如去杭州安全!”
赵构因此决心到杭州与皇太后等人汇合!
赵构命刘光世为“五军制置使”,守镇江;杨惟忠节制江东军马,驻江宁府(江苏南京),自己南下去杭州。
佐料:《宋人轶事汇编》卷三“宋高宗”第13、14条载:赵构在扬州时,每次退朝,便到御殿旁边的一个小阁里,垂帘独坐,内面只摆设一张素木桌子,桌上摆放笔砚纸墨而已,然后端坐小桌前,阅览四方奏章,身边只有两位小黄门伺候。大宦官奏事,赵构都会从小阁里出来倾听。知镇江钱伯言曾经向赵构进献“螺钿”(螺钿又叫螺填、螺甸等,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一般镶嵌在漆器上)桌椅,赵构厌恶它太华贵奢靡了,命内侍拖到闹市里毁弃了。
赵构的御膳也非常简单,只有面饭、煎肉、炊饼而已。
赵构曾对大臣道:“以前从相州渡黄河,荒山野岭,饥寒交迫,烧柴御寒,用一只半破的瓷碗,温汤淘饭,茅屋下和汪伯彦同吃,现在还历历在目,不敢忘却!”
赵构的话透漏出两个信息,一是他是吃过苦头,也不敢忘记苦难的人,二是间接说明了为什么汪伯彦能够坐上宰相宝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