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笔记与感悟来自刘轩的《教你巧用心理学》。
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会说自己有拖延症。当我们遇到一件不是那么想做的事的时候,在我们的心里,可能有两个小人,也就是同学们常常描述的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一个天使就跳出来说:“你是个好孩子,你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必须完成它。”另外一个魔鬼就跳出来说:“就玩一下有什么关系?玩一下下就好。”在好多时候,你想要及时享乐的心会战胜你理智的情绪(这很正常,我前段时间刚了解过关注现在、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然后事情就被拖延了,当然,在刘轩的课里,这个蠢蠢欲动、老是煽动你把一些事往后无限拖延的是你大脑里的猴子,它叫及时行乐猴(不管它叫什么吧,反正大家都知道它)。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学着和这只猴子相处。
在听课的时候我很惊讶地发现,成功的方法都是相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轩介绍的这五个方法我都有接触过。
1、设定小关卡、小奖励
熟悉易效能课程的同学都学过如何让愿望落地,就是把一个很大的任务切成一个一个容易执行的小任务,因为任务比较小,又比较容易完成,所以我们更有意愿去完成它。而小奖励类似于我们的小确幸,当我们完成任务并给自己奖励的时候,比如做完手头的这件事我就出去散个步,并买块自己想吃的蛋糕时,我们的感觉好极了。整个过程中,事做了,猴子的愿望也得到了满足。通过反复训练,我们一步一步完成任务,我们就更加能与心里的猴子好好相处,让它乖乖听话。所以治疗拖延症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切分目标——测量进度——给自己奖励。
2、用想象力唤,唤醒未来的自己
无论什么时候,越远的事就越难有驱动力,明天就要完成的任务和明年才需要完成的任务带给你的压迫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你需要用想象让自己提早体验未来的某天你面对任务失败的崩溃感(这个事情是我常让高三的考生去想象的,就是成绩发布以后在你身上会发生什么,一般想象完毕后,总能特别努力一段时间的,哈哈哈),把“未来的我”实际化,就容易产生迫切感,清楚感受到拖延的代价,做事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用行动让自己暖身
有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切分任务,也不要犹豫徘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起来再说。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有些路是在你行动的过程中找到的,有时候我们迟迟没有开始是我们渴望有一个完美的开始,但是,真的没关系,行动起来,我们会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的,烂开始,好结果,也就够了。
三件重要的事
橙子小伙伴的话对这个方法可能非常熟悉了,我曾专门写文讲述我对它的理解,略过不提,就说刘轩对三件事怎么做的理解。在一堆行动的清单中,找到三件重要的事,第一件要是很容易完成的事,第二件事要跟未来有关的事,第三件是今天必须要完成的事。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先做很简单的事容易唤起你的成就感,做那件不紧迫但很重要的事时就会比较有动力,第三件事反正是很有压力,你也会完成的。这和易效能的三只青蛙你要挑最大最难吃的开始先吃的理论是略有不同的,我个人觉得,易效能的理论更适合毅力稍强的想伙伴,而刘轩的这个理论更适合那些重度拖延癌。
用番茄钟让自己专心
这个方法已在我前边的文理详细介绍过,再度略过不提。
有朋友很失望地在刘轩的课后留言,他里面的部分案例和方法来自《自控力》,他都看过了。我对此倒觉得还好,方法不在于多么复杂,多么独特,毕竟有用就是好办法不是吗?最最重要的是,知道了这些方法后,你有行动起来吗?比如说我,我再度审视了自己一直在拖延的一件事,打算今晚上就把它切块了,你们呢?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