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做了一个梦,梦见头顶燃着赤黄的火苗,能量汩汩而流,欢欣喜悦,灌顶,打通二脉,我想到的词是。大概是两天的培训让我脑洞大开,处于兴奋心流体验中,在梦里有一个形象化的表达。
工作室的这两天的培训,现在回味一下,哪些给我留下了画面和情感的感受呢?
大家用一两句话表达培训的感受,这个部分挺感动我。梅婷说,收获很多,很投入,真正看到学生,看到这个人;彦彤说全程无尿,很荣幸继续融入这个团队,静下心来面对自己;秀媛说,内心比以前宁静很多,面对未知的事情更有勇气和信心,获得力量;山霞说,期待打通二脉,做高产作家,等着吧,我还会回来的,不畏惧明天,也不担心昨天,也不害怕今天;清清说,很喜欢一起讨论交流,心理学和语文的融合逐渐清晰,不焦虑了;娟说,整个过程很幸福,假期扎实理论;小艳说,内心还是有很多恐惧,来这里能让我安心,好好爱自己,好好爱我崽,好好爱学生等等等等。
我看到彼此情感的流动,真实敞开,我看到内心深处最柔软幽微的触碰,我感动于这样的流动,信任,和爱,这不是说了的懂,这是真正的懂得,对自己和他人的懂得。想起康菲尔德的一句话: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惊人或伟大的事,而是人与人彼此触动的片刻,是我们以最用心和关怀的方式待人的时刻。我看到了这样的时刻和方式,感谢这些时刻的相遇。这也让我放下种种关于团队和目标的顾虑和纠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都在获益。
还有什么让我现在想起?自由书写,幸和霞的分享都深深打动我,也让我心疼。幸的那句看起来的懂,又怎会是真的懂呢,森林里的小仙女,和孩子扮演的女儿和父亲的角色,老家门前的那番风景,说的话已经模糊了,却仍然可以感受到那描述中弥漫的孤单,唯美,和渴望。霞从说对砸吧嘴吃东西的愤怒开始,一个乖的女孩,没有使过坏,我看到心里的那个叛逆已经旁逸斜出了。还有生死,关于一个附近的人突然猝不及防的离去,一切戛然而止的寂静,还有留下的突然的空白,心疼这叙述中的所有人,我看到一棵努力的在山崖边倔强的生长着的树,坚强的挺拔,刻出棱角,那是风的痕迹。每个人都不容易,活出真实的自己,需要趟出一条血路,那是酣畅淋漓的历经,痛苦,艰难,孤独,恐惧,跋涉和一颗执着的心。
还有什么呢?换个思路来感受一堂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同,原来教学设计不是学生喜欢的设计。当我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时候,我关心的是我想要什么,我阅读一篇课文的方式是什么,我想怎么学习。我发现老师的设计怎么就不可以满足我的所想呢,非要我去干个别的啥。这样的换位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忽视,看到我们自以为是的设计。我也在想,原来也说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教学,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看到呢?也许看到了,我们不敢说真话,说的都是不痛不痒的套话,或者我们自恋的以为,懂学生就是懂得她大概的学习程度是怎样的,由此选择难度。但我们并未去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接受这个知识的过程是怎样的,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就像我们平时和自己的孩子相处,也容易以为我需要的就是他需要的,简单的以我的需要代替他的需要,这也是投射。
还有什么现在有清晰的感受?对,《争吵》中,父亲的话,我们把课本中的观点看得太重要,或者是我们太像教育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道德的人,我们不敢让学生去讨论观点,我们在害怕什么?我们害怕坏的东西,我们害怕坏的东西出来,我们接不住,因为我们总以为坏的东西出来了,我们要想方设法把它引到好的地方去,否则我们担心,这个坏会影响孩子成为坏。如果不能保证我能处理好,那就避开它,把好的塞给学生吧。我们有一堵严密的高墙,严防死守,把坏的东西隔在墙外,最好没看见过,就以为它不存在。欲望,自私,嫉妒,愤怒,攻击,脆弱,这些坏的,通通藏着掖着,不让它出来。我们都是好人,好人却很累,活得不放肆,也许有时可以让那个坏放胆出来遛遛,不定会有什么呢。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知道的,学生不一定知道,我讲给他听了,并不代表他就知道了。重要的是设计活动,这些活动给他的是体验和经历的过程,是唤起情感流动,思维碰撞的过程,也许学生自己就知道了。教的只是简单的重复和记忆,那不是智慧的产生,智慧是从体验和领悟中来。
雨停了,云散了, 天又晴了。 你的心若纯净, 世界的一切也都 纯净…… 然后月亮和花朵将指引你 前行。 (良宽)
就这样前行,爱我所爱,行我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