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逢♛在♛阅读《学会提问》 41/100 2021.7.31
☞ 要点:
1. 正确提问 (批判性思维)的好处和障碍
2. 找到论证的结构:结论和理由
3.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4.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5. 证据的效力如何
6. 有没有替代原因
7. 数据没有没有欺骗性
8. 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
9. 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AHA:
.1. 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2.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是判断结论可不可以接受,或者判断它的价值大不大。
☞感:
这本书六哥曾经在直播间极力推荐,这是一本已经出版到第11版的书,单看这个数据就知道其受欢迎的程度。再看书名《学会提问》,第一感觉这是一本讲沟通技巧的书,而这正是我目前需要提高的技能,于是,果断入手。
翻开书,内容却和初印象完全不同,正确提问是指基于独立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学会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评价问题,理性思考,扩展思维和眼界,丰富内心世界。
这是一本教授如何阅读的书,也是一本教授如何写作的书,更是一本教大家如何养成批判性思维的工具书。这本书我是精读的,因此我想通过复述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加深印象。
本书的结构很清晰,第1-2章陈述批判性思维的好处及障碍。比如担心提问会给人带来故意找茬的感觉而引发不快; 思考过快,情感打败了理智,匆忙下决定;对人事物刻板的印象阻碍了客观评价,无法调动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等等。
我们惯常的思维模式也会背叛我们,比如:信念固着, 答非所问,自我中心,一厢情愿等都是我们通往批判性思维的“减速带”。因此,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手把手,事无巨细地教我们如何养成批判性思维。
不论是文本的阅读还是面对面的对话,我们都需要弄清楚对方的观点,即找到论题和结论,这正是第3章的内容,论题分描述性论题(是不是,是什么)和规定性论题(应不应该,应该),确定论题,再根据论题找结论,或者通过指示词,在开头或结尾的位置寻找结论。
get 到这个技能,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大有裨益,而一通百通,作者告诉我们,找到这些,是我们提问的依据。
第4章是找到理由
即支撑结论的论据。只有问一问别人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并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们才能判断为什么应该同意它或者反对它。通过寻找理由提示词比如“由于 , 鉴于 ,研究现实....."等这些词,我们可以快速找出结论的理由。结论能不能站住脚主要取决于所给出的影响理由扎不扎实。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论证。结论+理由就是论证本身。这跟《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如出一辙。
第5章是寻找关键词。
这跟阅读中寻找关键词和短语是一样,所不同的是,作者更强调找出抽象的关键词,因为越是抽象,人们就越有可能对其做出多重的解读,那么提问就可以由此切入,提出不同的解读并对立论者提出疑问和反驳。反之,如果我们想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结论和理由,我们一定要确保我们用词的准确性,避免使用有歧义和确定性不清楚的词语。
第6章: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这两个概念跟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是相对应的。所谓的假设是作者没有明说的,而是需要根据文中的场景或作者用词的感情色彩去猜测出作者隐含的观点。
这就像中学时代我们解读鲁迅的文章,鲁迅不会明确说出对孔乙己的态度,但是读完全文你又能感受到作者是批判的不认可的态度。这是从阅读者的视角,反之,如果是写作者的视角,作者建议写作者应该将引出思绪的假设交代清楚,避免读者遗漏而错失关键信息。
第7章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立论者的论证方式是否经得起推敲。比如对人不对事 ; 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趋势,诉诸情感(发泄情感),攻击稻草人,介绍另一个话题转移注意力等这些都是被纳入论证谬误清单的。
第8-9章论据的效力如何。
先从论据的分类学习,论据包括:直觉,个人精力,典型案例,当时人的证言,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作者认为科学研究是我们获取证据的一个最好的来源,因为科学研究强调可验证性,可控性和精确性。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性质去分析论据是否可靠和令人信服。
另外,作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类比都是错误的,即便最好的类比也只是提供一些暗示。如果立论者想通过和另一件事进行对比得出一件事的结论,那么他就应该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来支撑着两者间最重要的相似点所揭示出的原则。
我对这点的理解是:立论者可以通过类比表达立场和看法,但是想要这个立场成立,还需要再进行深入的论证,不能单单依靠类比。简单地说,类比是引出观点,不是论证本身。
第10章有没有替代原因。
我的理解是除了立论者提出的理由/原因,我们还能不能再找出更多得出结论的原因。这需要独立思考的读者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
第11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对论据中的数据提出疑问,数据是怎么产生的,数据的含义,以及数据存在的局限等等, 同时,在写作中通过数据进行论证时,为了增加数据的可信度,也应具备确保数据可信的精神。
第12章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
论证不完整的原因有时候由于时空或者篇幅的限制,其次是每个人都有知识诅咒的限制,我们每个所拥有的知识总是不完全的。最后,是作者直接想欺骗读者。广告商,促销员会经常会避重就轻地省略关键信息,因为背后有利益的驱使。
这时尤其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一旦我们想到一个论证中存在缺失的信息,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寻找这个信息,对其进行评估,全面综合再做出决定。
第13章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我们需要避免非黑即白,非是即否的二分式思维方法。问题有时候不仅仅是双面性还有多面性。
理由本身不会引导出一个唯一的结论,通常会出现几个可能存在的备选结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和“为什么”等问题来得出备选答案。
我们还可以使用条件句式来限定能够备选的结论,或是重新表述论题“我们该怎样来处理乙问题“的视角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结语:
批判性思维不是找茬,而是一种友善的工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声地把我们的判断性问题说出来,好像我们对它充满了好奇,而不是摆出这样一副态度:“哈哈,我可逮着你的一个错误。”这样使用批判性思维是致命的。
不论是在输入还是输出上,我们利用作者的的方法去推敲,练习批判性思维能力,利用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和技能,定能收获更厉害的自己。